“商場如戰場”這是上海市南匯區建筑總公司董事長陳樹榮對筆者說的第一句話。
在蔚為壯觀的建筑大軍身后,城市風貌日新月異。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段凝固的樂章印證了如今的建筑市場方興未艾,商機無限。
在精彩紛呈的市場經濟舞臺,險灘密布暗流涌動。無所適從者斷戟折腰,惟有強者活力四射顯現了時下的建筑行業群雄逐鹿,大浪淘沙。
在這千軍萬馬中,上海市南匯區建筑總公司在走過了43個風風雨雨的年頭之后,逐漸顯露出強者的風范。不僅屢創佳績,碩果累累,從名不見經傳的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規范管理的大型工程建設建筑企業。獲得了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經審定為國家房屋建筑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等級,具備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前期開發、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技術開發應用、工程承包和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綜合能力,在建筑領域確立了應有的地位。1994年至今,連續躋身上海建筑業企業綜合實力50強行列,1998年至今,連續被上海市建委評為優秀施工企業,列入施工企業綜合考評前30名,2001年名列第12名,質量、安全業績分別名列第5名和第13名。
如果說建筑產品的優質品牌是企業形象的根本標志,那么致力實施優質品牌戰略,更是企業提升市場綜合競爭能力的必由之路。南匯建筑總公司始終把“質量興業”方針擺在企業發展的首位,牢固樹立“誠信為本,質量第一”的觀念,以創品牌、創優質工程作為提高企業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把強烈的質量意識灌輸給企業全員;把質量標準貫徹到每一個工地;把質量措施落實到施工每個環節,積極推行質量目標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不斷強化質量監控力度,形成依法治理工程質量的環境,通過加大管理力度,強化品牌意識,使工程質量穩步提高。從承建的工程中以2001年獲得的多項殊榮便略見一斑:南匯住宅樣板小區東城花苑一、三、五街坊、泰苑公寓小區和南匯稅務局綜合大樓榮獲上海市“白玉蘭杯”優質工程,南匯桃源新村商住樓、祝橋光明醫院病房大樓和公元三村小區被評為上海市“浦江杯”優質工程,另有一批工程被評為上海市優質結構工程和上海市文明工地。值得一提的是南匯科教園區學生公寓一期工程,這是南匯區2001年的頭等實事工程,也是南匯建筑總公司歷史上群體工程施工面積較大、施工時間最短的一項工程。該工程面積達9萬平方米,工期要求僅6個月,其施工難度之大、現場困難之多前所未有。為此,總公司調集精兵強將2500余人,齊心協力,全力拼搏,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等種種因素,經過180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斗,終于按時完成了施工任務,并以質量優良率達70%的優異成績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2002年,公司又以相同的時間和質量完成了學生公寓二期工程,使莘莘學子按時入住。良好的質量業績不僅為企業打響了牌子,提高了聲譽,而且為企業更好地拓展市場建立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多年以來,南匯建筑總公司認真把握經營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管理運行機制,從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到針對不同的投標對象精心研究制定最佳方案,努力做到環環相扣,搶占先機。在2001年中,公司完成開工面積83.2萬平方米,完成竣工面積65.4萬平方米,完成施工產值達10.61億元,上交稅利4793.64萬元。持續提升的業務量為實施管理增加效益構筑了良好的平臺,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和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的生存靠質量,質量的保證靠人才,人才素質的提高靠培訓。隨著我國建設事業的迅猛發展,科技含量的不斷增加及建設業各種新標準、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不斷更新和完善,人才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因素。深諳此道的總公司領導層積極實施“邊施工、邊培訓、邊發展”的策略;有計劃、有層次、多形式地開展崗位培訓,從而加快企業的人才培養,促進企業的自身建設,優化企業內部資源,努力打造一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術隊伍,不斷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洋山深水港的開發建設,為推動南匯社會經濟和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大好的機遇,然而由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建筑施工企業新資質的就位,建筑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建筑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面對這一切,南匯建筑總公司趁勢而動,尋找企業新的切入點,堅持“走市場、管現場、抓內場”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探索綜合經營的路子,開拓創收領域,進一步增強品牌意識,擴大市場份額,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努力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確保企業發展、管理、效益工作有效推進,力爭再創新業績,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