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季度,在投資、出口和消費三大需求的拉動下,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加快增 長。初步預計,當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9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全 年累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2598億元,增長8%,增速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1.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但增幅有所回落
預計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比上季度有所減慢,主要原因:一是促進投資高增長 的政策性因素有所減少。大批國債項目相繼進入收尾階段,追加新投資將有所減弱;二是占 投資比重達1/4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主要是房改制度變化下居民住房潛在需求 集中釋放造成的住宅需求超常規高速增長即將過去,房地產消費和投資將轉入常規快速增長 階段,這將使房地產投資對四季度乃至明年整個投資增長的推動作用有所減弱;三是物價低 水平運行,通貨緊縮陰云不散。到目前為止,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已連續9個月負增長,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16個月負增長,物價持續走低、通貨緊縮陰影揮之不去,嚴重影響 企業效益和盈利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但同時也有一些促進投資增長的因素:一是企業效益穩步提高。由于傳統產業景氣回升 、工業品出口加快等原因,導致今年以來我國工業企業效益穩步提高。企業效益好轉為企業 增加投資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提高了企業自主投資的積極性;二是全社會對經濟預期普遍 好轉,投資者信心增強。據調查,三季度,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1.8,分別比二季度和 上年同期提高2.6和6.4點,企業對經濟預期增強,將對投資增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三是 去年基數較低(僅增長10.5%),也有利于促進今年四季度投資增長。
綜合判斷,四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比三季度有所回落,當季 共完成投資14407億元,同比增長21%;全年累計共完成投資額34195億元,增長22.9%, 比上年提高9.2個百分點,但比前三季度回落1.4個百分點。
2.外貿出口增長繼續攀升
預計四季度,隨著國外經濟景氣回升,“入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外貿出口增長將繼 續加快。主要促進因素:一是外資流入繼續增加,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進一步加快。在全球性 生產轉移浪潮中,許多跨國公司將其生產和采購重心轉移到了相對安全的國家和地區,“入 世”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生產配套能力不斷增強的中國成為國際資本重要的集聚地。預 計四季度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投資力度將進一步加強;二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煥發青春 ”。前三季度,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紡織、消費類電子產品占到全國出口總額的50%以上, 均遠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長水平。隨著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能力的提高、各種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減少,勞動密集產品出口形勢將更加趨好,從而帶動整個出口的持續增長;三是 美元貶值對我國出口的存在后續影響;四是上年基數低也將對出口加快產生重要影響。當然 ,也有一些對出口增長不利的因素,主要是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等。
綜合判斷,預計四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將達到1747.7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進 口821.2億美元,同比增長32%;出口926.5億美元,同比增長30.2%;全年進出口總額 將達到6199.7億美元,增長21.6%,增幅比上年提高14.1個百分點;其中進口2947.2億 美元,增長20.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7個百分點;出口3252.5億美元,增長22.2 %,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4個百分點。外貿凈出口305.3億美元,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 用進一步加大。
3.消費需求小幅回升,物價負增長局面難以改變
預計四季度,消費品市場銷售將出現小幅回升態勢,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所增強。 一是消費者對宏觀經濟走勢信心增強;三是國家對社保投入的加大和一系列就業政策的出臺 ,將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四是節日消費、商家促銷帶動應季商品消費增 加。
不利于消費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居民儲蓄傾向依然偏高,對即期消費存在不利影響; 二是居民收入差距(包括城鄉、地區和行業)持續拉大,也對消費增長產生不利影響;三是 股市持續走低(11月20日上證綜合指數與年初相比跌幅達30%),使居民資產大幅縮水,嚴 重影響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
綜合判斷,預計四季度我國消費增長將出現小幅回升勢頭,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達 到11796億元,同比增長9.2%;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409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8.8%,增幅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提高0.2、0.1個百分點。
由于消費增長緩慢,進口品價格下跌、技術進步、產品供求總量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原 因,今年以來我國物價持續低水平運行,截止10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已連續13個月沒有出 現正增長,表明通貨緊縮趨勢并沒有扭轉。根據當前社會總供求、貨幣供應量和具體商品價 格走勢等因素綜合判斷,預計四季度末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將比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 點,物價走勢負增長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4.工業生產繼續加快,企業效益穩步提高
由于消費、出口和投資三大需求的強勁拉動,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縮小、企業效益回升 等原因,預計四季度,工業生產將繼續加快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達到8698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3.5%;全年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31185億元,增長13%,比上年 提高3.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對GDP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提高。
1-9月份全國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380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 ,不僅扭轉了去年以來逐月下滑的局面,而且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個百分點,回升趨勢非常 明顯。隨著今年經濟高增長效應逐步顯現、工業品出口加快以及居民消費需求回升,預計企 業效益水平在四季度將進一步提高。
5.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收支平衡壓力依然存在
預計四季度,全國財政形勢將繼續好轉:一是工業生產加快增長、企業效益穩步回升, 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將保持較快增長;二是進口增長加快使關稅、海關代征增值稅 和消費稅不斷增加;三是居民消費增長回升將帶動消費稅及相關稅收的增加;四是各項增收 節支措施的實施和稅收征管力度不斷加強,將對財政收入增長繼續產生積極影響;五是上年 四季度基數相對較低(當季增長17.8%),也有利于今年四季度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但同時股市下挫,關稅、證券交易印花稅和金融保險營業稅稅率下調等因素卻對財政收入增 長產生不利影響。
初步預計,四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將實現5488.8億元,同比增長22%,財政支出8606億 元,增長16.9%;全年累計完成財政收入18658.8億元,同比增長13.97%,比前三季度 提高3.07個百分點,財政支出22104億元,增長17.3%,比前三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 全年財政赤字約為3445億元,超過年初預定的調控目標,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依然較大。
6.金融運行繼續向好,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繼續加大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運行穩中趨松,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不斷增強。主要表現在:一 是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貨幣供應相對充足;二是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加快,貸款結構有 所改善;三是貨幣流動性有所增強。
預計四季度,貨幣供應量將繼續加速增長,年末流通中貨幣(MO)余額將達到174萬 億元,同比增長10.8%;狹義貨幣(M1)余額將達到7.06萬億元,同比增長18%;廣義貨 幣(M2)余額將達到18.6萬億元,同比增長17.5%。隨著經濟增長加快,工業生產、出口 、消費增長的加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將繼續增加,預計年末各項貸款余額增幅將達16.5 %左右;受經濟活動不斷活躍、企業增加貸款導致活期存款增加、股市低迷等因素影響,四 季度狹義貨幣(M1)增長繼續加快,貨幣流動性進一步提高。
總體來看,今年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GDP增長逐季加快,預示著經濟開始由政府政 策主導增長的階段,轉入政府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經濟增長新一輪經濟 景氣周期正在穩步形成。其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運行景氣先行指標--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逐月回升趨勢非常明顯;二是與即期經濟活動聯系更為緊密的狹義貨 幣(M1)增長快于廣義貨幣(M2),貨幣流動性進一步提高;三是重工業增長快于輕工業增 長;另外,消費者信心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指標,也在高位上平穩攀升 。多項指標表明從今年起我國經濟基本上步入良性發展的正常軌道,新一四化建設經濟景氣周期正在穩步形成,在當前形勢下,如果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基礎上再作適當調 整,相信明年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