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使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 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金融體制是市場經濟體制的 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中,金融市場的發展、 改革和開放必將有重大突破。資本市場是金融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
黨的“十六大”報告內容豐富,求實創新,影響深遠,催人奮進,對今后我國資本市場 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政策上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整體方略 。也就是說,應繼續加大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擴大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促進資本市 場的平穩、健康發展。這表明了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鼓勵、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基本態度, 為今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調。報告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 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當前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重點是要建立健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 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市場,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這里并沒有 把資本市場并列其中,而是特別單獨強調了要“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這 是因為我國作為一個人均收入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資本仍然是一種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 。因此,建立健全生產要素市場,就要十分重視發展資本市場,積極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開 放和穩定發展。把資本市場的發展作為本世紀頭20年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寫 進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立意高遠,令人振奮,這進一步提升了資本市場在現代市場體系 中的地位,為推動資本市場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十六大”報告關于“發展”的論述對于我國建設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指導意 義。報告提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同時提出“發展必須堅持和深 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 ,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我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還處于發展 的初級階段,具有“新興加轉軌”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證券市場,總會遇到這樣或那 樣的問題,也會有一些歷史包袱,但這些是前進道路上面對的問題,是難免的。如果停止發 展來先解決這些問題,既不現實,也會貽誤發展的良機,這是犧牲發展所換來的代價。現實可行的選擇應當是強調發展,因為發展是“第一要務”。用發展、歷史、辨證的眼光正確地 看待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通過發展來消化歷史包袱。我們認為,發 展是宗旨和出發點,改革開放是動力,規范是手段和立足點。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發展是 平穩、健康的發展,不是大起大落式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不是大躍進式或曇花一現式 的發展。
第三,“十六大”報告提出了要“正確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為進一步 發展資本市場掃除了思想認識方面的障礙,澄清了觀念誤區,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從一 級市場的證券發行來看,實際上資本市場是直接配置資金資源,為各種生產、服務企業提供 融資服務,屬于實體經濟的范疇;從二級市場的證券交易來看,特別是某些用于價格發現和 控制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可能屬于虛擬經濟的范疇。正確處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就應糾正傳統的認識偏差。這兩者的關系應當是,一方面,實體經濟的發展是虛擬經濟發 展的前提和基礎,虛擬經濟離不開實體經濟;另一方面,要注意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 促進作用,即實體經濟也不能脫離虛擬經濟。因此,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不是矛盾、 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兩者也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 不可或缺的有機統一體。這為繼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供了有力的理論 支持。為此,我們必須研究虛擬經濟的運行機制和運行特點,同時也應正確認識虛擬經濟可 能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
第四,“十六大”報告提出了“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 保護”的理論創新觀點。同時提出“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確立勞動、資本、 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這既為投資者從資本市場獲得的合法收入 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為資本市場上發生的分配關系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些理論 創新觀點消除了過去一些人對證券投資收入的觀念誤區。證券市場上的買賣價差收入即資本 利得屬于非勞動收入,只要它是合法獲得的,就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此外,由于資本作為 一種生產要素,證券投資收入屬于要素收入,應符合生產要素按其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因 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報告將有效保護資本市場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落到了實處,給合法投資 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從根本上消除了私人資本進行投資的后顧之憂,有利于增強投資 者的投資信心。
第五,“十六大”報告提出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 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寫入黨的報告中, 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建立科學合理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但有利于督促公司管理 層誠信勤勉,恪盡職守,嚴格履行其應盡的職責,形成完善的制衡、約束機制,有效地防止 “內部人控制”現象,而且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促使其更加充分地披露信息 ,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提高上市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從而真 正夯實上市公司這一證券市場的基石,切實維護投資者尤其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六大”報告為促進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證券市場的 對外開放包括證券業的對外開放和通過證券市場實行資本流動的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前者是 指券商、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服務業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屬于對世貿組 織承諾中有關服務業貿易的內容,例如今年6月1日頒布的《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 》和《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后者是指B股市場開放、國內企業海外上市、外資企 業在華上市、實行QFII和QDII制度等,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最終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 和資本項目下的完全開放。除了前面提到的“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基本方略外,“十六大”報告還提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對于“多種方式 ”,報告沒有詳細的論述,但此前黨和國家的有關報告已有論及。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的 報告中就提出了“適應跨國投資發展趨勢,積極探索采用收購、兼并、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 等多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國外投資”,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積極 探索采用收購、兼并、風險投資、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等形式,擴大利用外資規模”,這些 都屬于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方式。
10余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成績驕人,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經過了 從行政管制下的對外開放,到適度控制下的半開放狀態,最后必然過渡到國際慣例下的完全 開放。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推進和全方位開放局面的形成,是我國金融業適應經濟全球 化和金融一體化趨勢的一種必然選擇,是我國對加入世貿組織所作出的承諾的認真履行,也 是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加快推進金融體系改革的現實要求,它必將把我國資本市場的規 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日前管理層先后出臺了《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和《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 等政策法規,第一和第三個文件開始了我國資本市場采用收購、兼并方式吸引外資的探索, 而第二個文件則邁出了我國采用投資基金、證券投資等方式吸引外資的第一步。這些政策法 規的出臺,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 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并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 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弄錯的開放格局,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分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打開了政策通道,正步入一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同時,“十六大”報告還提出應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具 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這有利于發揮資本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功能。健全現 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促使資本市場由過去的“關系金融”變為“契約金融”,將為 資本市場的正常有序運作提供有力的保證。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將為證券市場的發展注入新 的生機和活力,支持證券市場中長線走好。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證券市場有效發揮資產定價 的功能,對于投資者合理判斷金融資產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
最近海通證券剛剛完成了新一輪的增資擴股任務,注冊資本達到87.34億元,躍升為目 前國內最大的證券公司。在此基礎上,公司管理層明確提出了增資擴股和改制上市、成立若 干控股子公司和走集團化的發展道路以及通過收購兼并、邁向國際化的“三步走”的中長期 發展戰略。在對外開放方面,海通證券與比利時富通集團公司合資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即 將獲準籌建,海通證券香港分公司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海通證券正以穩健、堅實的步 伐,在規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軌道上闊步向前。
綜上所述,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將使根植于中國經濟 的資本市場直接受益。可以堅信,在黨的“十六大”春風的吹拂下,中國資本市場必將迎來 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