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政策是指適時適度地擴大財政舉債規模和財政支出,增加投資,刺激消費,擴大出口,通過改革克服制約有效需求的體制和政策因素,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1998年2月,針對亞洲金融危機蔓延之勢,我國政府調整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和方向,及時提出了采取更加有力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1998年7月,國務院轉發了國家計委《關于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和下半年工作建議》,正式決定實施旨在擴大需求的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財政部的中央預算調整方案,決定增發1000億元國債,同時,配套增加1000億元銀行貸款,全部用于基礎設施專項建設資金。至此,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式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顯著成效:
1.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加快。199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5%。199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5%~7.8%,隨著新增600億元國債投資項目的逐步落實,投資需求增幅將進一步提高。
2.國內市場銷售穩步回升。199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8%,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199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8%,去掉價格因素,實際約增長10%。
3.外貿出口止跌回升。1999年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為19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
4.工業生產和企業效益明顯好轉。1999年全國完成工業增加值34850億元,比上年增長8.8%。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回升,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826億元,同比增長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