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未來,敢為人先,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確立高起點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在教育實踐和教育思維中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多年來,無錫市通德橋中心小學以“博學、敬業、愛生、善導”的教風,“好學、多思、創造、守紀”的學風,“文明、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和校長們“有理念方有準繩、方有標桿”的教育實踐指導學校的教學工作,使學校不斷成長、發展壯大。
通德橋中心小學創辦于1950年,學校占地面積6061平方米,建筑面積6153平方米,活動場地面積3451平方米,全校共有20間專用室,并以閉路電視、因特網、寬帶網等現代化的設施加快了現代教育的步伐。
如今該校辦學形式多樣,其中以小班教育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辦學規模龐大,學科建設富有特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師資隊伍日益壯大,學校事業興旺發達。
多年來,在“齊、全、實、勤、創”的通小精神鼓舞下,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特色之一:雷鋒在通小,雷鋒在我心中。十多年來,學校堅持以雷鋒精神建校育人。校園里百花叢中的雷鋒塑像激勵著全校師生學雷鋒做合格公民。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雷鋒精神賦予新的內涵,開展了:誠實行為在我言行落實;文明行為在我日常體現;集體精神在我身邊展現;節約精神在我身上閃動;釘子精神在我心中閃光的系列教育活動。雷鋒精神營造了學校良好的管理氛圍、學習氛圍、禮儀氛圍。
特色之二:藝術教育蓬勃發展、碩果累累。
舉辦了如合唱、舞蹈、硬筆書法、跳水、溜冰等興趣小組。藝教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成績斐然,有1位學生在國際競賽中獲獎,有1位學生在亞洲競賽中獲獎,有153位學生獲全國級獎,有8位學生獲省級獎,有51位學生獲市級獎。
特色之三:合作教育研究走向深入。時代發展呼喚合作教育,合作教育為個人發展需求提供了最好的相互學習、理解,相互溝通、交流的場所,是學生由向社會轉化的最好的基地。該校自1998年開展合作教育研究以來,在培養學生合作型品格,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初見成效,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合作教育研究正走向深入。
特色之四:小班化教育滿足優質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的真正內涵是學習方式、教學方式、教育理念、教學技術的革命性變化。該校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自2001年9月起的3個實驗班發展至如今的8個實驗班,強化了“學生為本”、“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著重在小班化教育課程設置、學生個性發展、學生評價等內容上進行研究。小班學生發展優勢明顯,滿足了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今后還將在小班化教育的環境、課程資源的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進一步開展研究,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特色之五:紅領巾小事業蓬勃發展。該校是無錫市惟一擁有兩個紅領巾小事業的學校,“雷鋒少年行動中心”、“小天使銀行”在傳統教育中注入了新的內涵,“黑貓警長糾察隊”、“互幫互助組”、“愛心基金日”、“愛心基金會”等內容扎實有效。“小天使銀行”又在借助地利(該校位于市金融街)上巧設紅領巾實踐基地,一批批的理財能手不斷涌現,為學校的素質教育又添新風采。
特色之六:“首席教師”制——激勵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成敗在教師,只有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造就高質量的教育水平。該校自2001年9月出臺了《構建優秀教師群體方案》,評選校“首席教師”、“資深教師”、“教學新苗”。聘請專家、導師指導,在“優培”的基礎上“重用”,開發名師潛能,在“厚待”上打開名師發展的綠色通道。“首席教師”任期一年,實行流動制度,它既是一種待遇和榮譽,更是一種挑戰,激勵著教師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實踐,努力創新。
正如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說的那樣,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
通小確立全新教育理念,構建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在教與學的鮮明特色中,使學生能充分張揚個性,教師能充分激活潛能正是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體現了“把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個性優良、特長明顯,思維敏捷、奮進向上,有一定創新能力”的素質發展全面的現代文明人。
實現為學生終生發展打好基礎的大目標,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建立優良教師隊伍是關鍵所在,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建立“教學新苗”、“資深教師”、“學科首席教師”為標志的激勵機制,加快“名師”工程的建設步伐,真正讓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讓普通教師追趕有目標,全體教師發展有舞臺。
為建立這樣一個發展舞臺,學校付出了極大心血,在“思想、對象、方法”上,在“時間、目標、措施”上,詳細制定了一系列創建特色學校的3年計劃。記者瀏覽了詳細內容,認為學校推進的“教育評價體制改革”、“七級閱讀計劃”、“學科首席教師”等方案,著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塑造學生充滿自信、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人格,該計劃思路明析,措施得力,內涵豐富,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