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明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了會議。根據這次會議的決定,12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京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經濟工作的各項任務,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作了重要講話。國務院總理朱基就明年經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主持會議并在會議結束時作總結講話。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制定了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四大發展方略”——堅持擴大內需;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改革開放;加強就業工作。
在擴大內需方面,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明年將繼續發行一定規模的建設國債,而國債資金將向“五方向”傾斜:向重大項目傾斜,向農村傾斜,向結構調整傾斜,向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向生態環境建設傾斜。
在推進改革開放方面,會議提出明年要著重抓好“四項改革”:一是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二是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三是穩步實施金融體制改革;四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此外,會議還認為,在明年經濟工作中,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點:一,各方面安排要積極穩妥,留有余地。二,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三,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四,積極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突出問題。
有經濟專家分析認為,這是中共新的領導集體產生后舉行的首次年度經濟工作會議,勾畫了明年乃至今后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方向和基調。從會議確定的方針看,在十六大順利實現中共領導集體新老交替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也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對新華社記者評述說,如果把擴大內需稱為“踩油門”的話,這幾年使中國“經濟快車”持續增長的動力之一,就是國債。本次會議特別強調要“調整和優化”國債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結構,向重大項目、農村、結構調整、中西部和生態建設傾斜。“這表明,以國債擴大內需的油門將踩在‘富民為本’上,就是說使人民更多地受益,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少數民族將優先受益。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協調發展的方針,而且是一個社會協調發展的方針。”
會議在提及加快結構調整的內容時,要求各級政府將注意力轉到“引導、規范、監管、服務”上來,盡快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結構調整新機制”。胡鞍鋼指出,這意味著政府職能將發生重大轉變,即轉向引導市場、規范市場、管理市場、服務企業的職能上來。政府不能再充當結構調整的主體,這一角色應該交給企業。
會議透露,明年要著重抓好“四項改革”。國家計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認為,這說明會議對中國入世后要加快改革有清醒認識。
國務院體改辦研究所副所長李保民說,會議把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列為明年四項改革之首,預示著國企改革將有重大突破。
針對會議提出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胡鞍鋼認為,明年3月將產生的新一屆政府會進一步提出精簡機構、轉變職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但與1998年的機構改革相比,本屆政府的重點不在于精簡機構,而是調整不同部門的職能。
會議最后還突出強調了加強就業和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胡鞍鋼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把擴大就業確定為重要的宏觀經濟目標,將積極推動正規就業及靈活就業,并進一步開展城鄉反貧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