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斷地南北遷徙,很多哺乳動物也因逐食而來回奔走,水下動物中也有喜歡終生旅游的一族??峙略谶@方面我們知道得最多的要屬馬哈魚了。但除了馬哈魚,還有一種出生于淡水,成熟于大海,年老時仍不忘落葉歸根,最后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一個句號的勇士——七鰓鰻。
七鰓鰻是圓口綱的一個亞綱,體長15~100厘米,約有25種,主要棲息在南北半球的溫帶水域或北冰洋流域,在俄羅斯就生活著9種。正是由于它的肉美味可口,所以多是漁民的捕撈對象。
七鰓鰻也叫八目魚,不僅生活在海洋里,在淡水中也能碰到它們。七鰓鰻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長在前頂,尚未得到很好的進化。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器官,在少數脊椎動物的身上至今還保留著它。
每年夏天,歐洲河鰻就會一群群地聚集在波羅的海,到河里去產卵。游到河里的七鰓鰻肌體組織發生變化,他們停止進食,腸萎死,雌性七鰓鰻的籽開始成熟。
產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雄性七鰓鰻建巢,它在多石的河底選中了一個地方后,就會努力扒開卵石,清出一塊直徑50厘米的小場地,然后用自己嘴上的吸盤將小卵石吸起來并運走。如果出現另一條雄性七鰓鰻,那么巢的主人就會吸住入侵者的身體,一直把它拖到自己領地的邊緣再把它放開。當巢要竣工時,雌性七鰓鰻才姍姍來到丈夫的身邊,安置好自己的2萬顆卵后,精疲力竭的夫妻就會隨便游到一個黑暗的地方等待死神的降臨。
破卵而出的七鰓鰻幼魚是沒有視力的,牙齒也沒有長出來。此時,它們長得一點兒也不像自己的父母。它們鉆進河底的淤泥中,用鰓過濾著帶有食物微粒的水來維持著自己弱小的生命。3~4年的工夫,它們能長到15厘米左右,這時它們就算成年的七鰓鰻了。
年輕的七鰓鰻此時便告別自己故鄉的河流,向大海游去。到了大海的七鰓鰻一改往日江河中的溫柔,變得兇猛異常,它們開始進攻其他魚類。海洋里的七鰓鰻長有125顆堅硬鋒利的牙齒,吸到獵物的身體后,整天乃至整周地咬住獵物不放。當七鰓鰻沿著人工河繞過尼亞加拉瀑布后就進入了美國的五大湖,它們毀滅大量的珍稀魚類資源,因此人們將此時的它稱為“五大湖的黑色災難”。
令人驚訝的是,七鰓鰻不僅敢進攻鯨魚,而且還能將它殺死!由于食肉,所以它們生長得很快,過1~2年就能長到1米長。于是它們開始回家,到故鄉的河流中去產卵。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海洋七鰓鰻都這樣兇猛,有的七鰓鰻始終保持著小時候的食性。
七鰓鰻很早就被人們列為美味佳肴的行列,可以紅燒熏蒸或醋拌,無論怎樣烹飪,味道都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