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時髦”,是世人對日常生活中那些追求時尚、崇尚新潮行為的一種略帶調侃意味的說法。時下許多生活富足、經濟寬裕的人們都是這方面的“好手”。不過,如果你以為趕時髦只是普通老百姓的“專利”,那可就錯了,因為不少身居高位的政壇大人物也有同樣的“嗜好”——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穿著講究 走在時尚前沿
講究穿著、“引領”服裝新潮,可以說是趕時髦人士最熱衷的事情。而在通過服飾營造形象品位方面,布萊爾與其他西方各國領導人相比,堪稱走在“時尚”最前沿的“先鋒”。
2002年,這位英國“靚仔”開放、潑辣的穿衣風格曾幾度讓觀眾“大開眼界”——到澳大利亞訪問時,布萊爾曾穿過一件袖口繡有裸體人像的廉價“保羅·史密斯”襯衫;訪問印度時,他為了顯得親切,特意穿了件尼赫魯式大褂、一雙涼鞋,模樣讓人忍俊不禁。2003年1月12日,德國總理施羅德夫婦訪問英國,身為東道主的布萊爾首相一身“靚裝”出場接待,讓在場的官員、記者們著實“驚艷”了一把。
據英國報紙報道,當天接待施羅德夫婦的方式為家庭宴會,地點設在漢諾威爾布萊爾夫婦自家的公寓里。布萊爾穿了一件酒紅色襯衫,下面是條顏色鮮亮的褲子,腳登一雙油光锃亮的黑色休閑鞋,形象清爽飄逸,整個人看上去至少比實際年齡年輕十歲。尤其是那件酒紅色襯衫,顏色之鮮艷足可以同法國著名的勃艮第紅葡萄酒相媲美。布萊爾的夫人切麗則套了件寬松式長大衣,顯得輕松愜意,與丈夫的休閑風格相映成趣。
在布萊爾夫婦的“青春亮麗”映襯之下,施羅德兩口子就顯得有些老派、“土”氣了。施羅德只穿了件普通的開領白襯衫和一條棕色休閑褲,他年輕的夫人多麗斯披了件棕色山羊皮大衣,雖然顏色溫馨,但款式一般,沒有新意。
學生時代 養(yǎng)成“新潮”習慣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布萊爾愛趕時髦的習慣并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早在學生時代,他就以“新潮”而引人注目。
20世紀60年代,布萊爾在蘇格蘭的名牌中學——愛丁堡菲特斯公學讀書時,曾是一個既聰明又頑皮的學生。他留著時髦的長發(fā),文法成績不好,又很貪玩。有一天,他與兩名同窗溜出校門游玩,直至深夜玩罷回來時,學校所有大門已關閉,情急之下,他們找到一個木梯爬入學校。正當布萊爾爬著木梯時,一輛計程車路過,司機誤以為是發(fā)生盜竊案件,急忙報警將三人逮捕。在事件澄清后,布萊爾才被班主任帶回。回學校后,他很快就成為學校小有名氣的運動員和演員。他打籃球,玩英式橄欖球,還是校棒球隊隊長。在學生自編自演的戲劇表演中,他贏得陣陣喝彩,成為學校里的新聞人物。
中學畢業(yè)后,布萊爾并沒有直接上大學,而是像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所憧憬的一樣,游歷了倫敦和巴黎。布萊爾一邊旅行,一邊打散工掙取旅費,他曾經在一家法國保險公司和一家建筑工地打過工,還組織過搖滾樂隊的特約演唱會。1972年,布萊爾考入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攻讀法律。在美麗的牛津大學校園里,長發(fā)披肩、酷愛音樂、喜彈吉他的布萊爾很快又成了一位“名人”。他既是法學專業(yè)認真出名的學生,也是學校戲劇演出中性格外向和善于交際的名演員。同學們說他是一個“成熟的、能控制自己感情”的叛逆者,因為他總是對那些成規(guī)陋習提出懷疑,但卻“不輕易表現(xiàn)出輕蔑和不恭敬”。他瀟灑的長相、長長的頭發(fā)和誘人的魅力也曾使他成為“丑陋的謠言”樂隊的主唱,演唱了“滾石”樂隊、“杜比兄弟”樂隊等流行演唱組演唱的歌曲,在校園里紅極一時。
在男女交往方面,布萊爾同樣屬于“新派”人士。這位多才多藝的風流才子常常以一頭披肩長發(fā)的形象出入晚會或參加搖滾樂隊的演出,讓不少妙齡女子為之著迷。他交過好幾位女友,有的一直與他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而且后來當他走上政壇之后還在他身邊工作。
從政之后 更加追趕時髦
1994年7月,年僅41歲的布萊爾當選為工黨領袖。上臺伊始,這位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工黨黨魁提出了“新工黨,新英國”為口號,以前所未有的膽略和勇氣大刀闊斧地改革工黨。三年之后,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在大選中擊敗保守黨,剛剛過完44歲生日的布萊爾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入主唐寧街10號。一些媒體在評論布萊爾的獲勝原因時,也沒有忘記總結他“時尚”方面的特點——妻子掙的錢比他掙的多;他會說法語,在法國的鄉(xiāng)村和在英國的鄉(xiāng)村一樣自在;他有黑人朋友和亞洲朋友;他不說老政治家們那一套階級斗爭語言……總之,他能夠代表一個多元文化構成的現(xiàn)代英國。
當上首相之后,布萊爾更有條件“趕時髦”了。出手闊綽的布萊爾夫婦曾花1.8萬英鎊,為自己家里那輛價值3萬英鎊的“克萊斯勒”轎車裝上了最流行的“車內影院”和安全系統(tǒng)。安全系統(tǒng)包括一臺電腦定位儀、兩個分別藏于車廂前后的邦德女郎式迷你“反恐”攝像頭。DVD機是用來給兩位小公子乘車時娛樂用的,電腦定位系統(tǒng)是為了防止夫人開車迷路,而秘密“反恐”攝像頭則是專門為防止恐怖襲擊設計的。
在其他方面,布萊爾也很“新潮”,例如,他對引領現(xiàn)代科技新潮流的信息技術就十分重視。當信息高速公路出現(xiàn)不久,布萊爾就看到了它的重要作用和發(fā)展前景。20世紀90年代末,他在劍橋就電子商務發(fā)表演講時,警告英國商界:“若不把互聯(lián)網絡視為商機,即是威脅。”他還說:“在兩年內,互聯(lián)網可能跟電話一樣成為辦公室里的必備工具。你若不抓住電子商務的機會,可能會破產。”布萊爾呼吁企業(yè)家接受新技術的挑戰(zhàn)和善用機會。為了增加說服力,他還“率先垂范”,在參觀一家電腦公司時,特意通過互聯(lián)網絡定了一束鮮花送給妻子切麗(她也是一位“電腦迷”)。
個人愛好 不料招引麻煩
盡管“趕時髦”屬于個人愛好,但由于政府首相是“公眾人物”,倘若行為太“出格”,馬上便會招致批評。布萊爾就數次因為服飾或舉動過于“時尚”而遇到麻煩。
去年,布萊爾到美國訪問,在應邀到布什總統(tǒng)的得州老家做客時,他穿了一身美國西部牛仔裝束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這身打扮曾遭致國際輿論的非議。2003年3月初,被美國總統(tǒng)布什稱為反恐怖戰(zhàn)爭中“最親密的戰(zhàn)友”的布萊爾又因其“得意洋洋”的形象而遭到了英國報刊的一頓冷嘲熱諷——此前一天,這位近期麻煩不斷的首相在出席有關伊拉克問題的記者招待會前,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把大拇指插在腰帶里,顯得頗有“牛仔派頭”。許多刊登布萊爾這張“亮相照”的報紙都特別為此配發(fā)了有意思的標題。《每日電訊報》在圖片下寫道:“請看英國男孩如何對付張牙舞爪的薩達姆。”報紙還發(fā)表評論說,布萊爾如此形象很可能與他“和布什在一起時間太長了”有關,所以他才在發(fā)表講話前做出這樣一副“視察牧場”的神態(tài)。一貫批評現(xiàn)政府“親美政府”的《鏡報》則引用“身體語言專家”的話批評布萊爾,“一切都要模仿布什”,并跟著那位“美國牛仔”共同走進戰(zhàn)爭。
因為穿著問題,布萊爾還曾給國家?guī)頁p失。據英國《獨立報》報道,前年英國口蹄疫爆發(fā)時,布萊爾身穿著黃色塑膠防護服,視察了一個受口蹄疫感染的農場。他原本希望以此來表明英國政府對口蹄疫的重視程度,化解人們不必要的擔心,但布萊爾的這一形象卻起到了事與愿違的效果,嚇跑了無數的游客。許多北美人在看到這張照片后得出這樣的結論:“天哪!英國首相都要穿著防護衣,這太可怕了!”說明英國口蹄疫疫情十分嚴重,連首相都不得不穿上防護服,更別說普通公民和旅客了,因此許多人取消了他們的英國之行。英國首相的公關主任阿拉斯泰爾·坎貝爾承認,布萊爾犯了一個非常“昂貴”的公關錯誤,使英國因此而損失了10億英鎊的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