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私營軍事行業的年收入高達上億美元,在世界頭號軍事大國美國,這些被媒體稱為“私營軍”的公司更是大顯身手。據報道,伊拉克戰爭中每10個美軍士兵背后就有1名“私營軍”人員為其提供各種服務。可以說,離開“私營軍”美軍已無法出征……
美軍依賴“私營軍”
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目前大約有30幾個私營軍事公司,其中包括一些排名世界前500強的大公司,如哈利伯頓、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也有眾多還不太知名的企業,如DYN、Corp、TRW、MPRI等。這些公司大多由退休軍人及前特種部隊人員執掌,而且領導人中不乏原美軍高級將領。比如MPRI公司的負責人就是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的美國陸軍參謀長,該公司聲稱其旗下擁有12500名掌握著處理核武器及潛艇攻擊等高級技術的“軍人”。
這些公司在美軍內的作用非常突出,很多原來由美軍士兵完成的工作現在都交給了這此專業公司來完成。在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戰場上每100名美軍士兵有1名私營軍事公司雇員為其服務,到了今年的伊拉克戰爭時,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10:1。這些公司所作的工作包括:為美軍駐海灣地區軍事基地提供餐飲服務、協助保護軍事基地、指導美軍實彈訓練等。它們還負責在戰場上對一系列高科技武器系統進行維護,維護的武器包括B-2隱形轟炸機、F-117隱形戰斗機、阿帕奇直升機、KC-10空中加油機、無人駕駛的U-2偵察機及“全球鷹”偵察機。
“私營軍”是否靠得住
據報道,被美國媒體戲稱為“戰爭私有化”的“私營軍”行業的大發展始于老布什執政期間。國防部官員稱,美國之所以依靠“私營軍”是因為這樣做不僅省錢,而且效率更高。他們舉例說,1992年,當接到在索馬里境內散發救援物資的命令后,哈利頓公司的人員及車輛僅用11個小時就開進了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港口。另外,美軍在規模上的精簡也迫使其不得不將越來越多的非直接作戰任務托付給“私營軍”。
布什政府上臺以來,特別是在“9·11”恐怖事件發生后,美軍在世界各地展開軍事行動使自身對“私營軍”的依賴更大了。目前,美軍武器系統的28%是由“私營軍”來維護的,據悉,布什政府還準備將這一比例提高到50%。
然而,美國軍方也承認,隨著“私營軍”作用的加強,美軍已漸漸失去了自主維護武器系統的能力,美國軍界已有不少人對這種情況表示不安,他們擔心在戰場上面臨死亡威脅,特別是生化武器威脅時,這些“私營軍軍人”是否靠得住。政府軍士兵臨陣脫逃要受軍法治裁,但“私營軍”卻不受軍規約束,如果他們臨陣脫逃,美軍供應線將被切斷,許多飛機將無法起飛,一些復雜的武器系統也會成變廢物。
另外,這些私營軍事公司在戰爭中的地位也是一個潛在的問題。目前沒有人能說得清“私營軍”人員如果被敵方抓住,該不該享受《日內瓦公約》所規定的戰俘待遇。
“私營軍”無人監管
不過,“私營軍”有時也會給政府惹麻煩。如上世紀90年代末在波黑協助美軍行動期間,DYNCorp公司的兩名雇員曾向新聞界揭露,他們的一些“戰友”在波黑作過拐賣當地少女到外國充當性奴隸的勾當。不過,最終那些遭指控的人只是被公司弄回美國了事,而兩名揭露事實者卻遭開除。另外,還有媒體揭露美國“私營軍”有走私武器等不法行徑。
美國國內一些人已經開始注意到“私營軍”存在的問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彼德·辛格今年6月曾出版一本名為《企業武士:“私營軍”的興起》的書,該書對美國私有軍事公司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辛格最近又在美國報紙上發表文章指出,美國“私營軍”目前正以危險的速度發展、擴張,但美國政府及國際機構卻尚未制定任何管理該行業的國際或國內法律。
辛格認為,謀取商業利益一旦與戰爭行動相結合就將導致許多嚴重問題。由于缺乏監管,“私營軍”可能會作損害公眾利益的事,甚至為了賺錢而向反政府武裝、販毒集團甚至恐怖分子提供服務。另外,軍事和外交行動本是政府行為,如果這些行動通過私營公司來操作,那么,公眾不同意的政策或決定也可能由政府轉交給這些公司來執行。他強調,必須修訂各國法律的國際法,以便對日益興旺的“私營軍”行業進行規范管理。
據報道,美國國會一些議員也已經注意到了這些問題并要求國會加強對“私營軍”的監督。而私有軍事公司也認為,制訂一定的市場準則有利于該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