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曾任總參謀長、副國防人民委員、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員、遠東蘇軍總司令等要職。日前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戰爭回憶錄》中,將他在1944年秋根據斯大林的指示開始考慮對日本作戰其中的“殲滅日本關東軍”一節,作了詳細敘述,情節頗為曲折。
1945年7月30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發出命令,我被正式任命為遠東蘇軍總司令,8月1日起,外貝加爾方面軍、2個遠東方面軍、濱海軍隊集群和太平洋艦隊歸我指揮。8月2日,給我發來了以下訓令:“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命令:從1945年8月5日起:
1、濱海軍隊集群(司令蘇聯元帥梅列茨科夫)改稱遠東第1方面軍。
2、遠東方面軍(司令普爾卡耶夫大將)改稱遠東第2方面軍。
3、瓦西里耶夫上將作戰組改稱遠東蘇軍總司令的司令部。
4、任命伊萬諾夫上將為遠東蘇軍總司令的參謀長。”
8月7日,又發來了訓令,訓令說,外貝加爾、遠東第1和第2方面軍于8月9日開始軍事行動,以完成大本營6月28日訓令中規定的任務;各方面軍航空兵的戰斗行動從8月9日晨開始;外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1方面軍的地面部隊于8月9日晨越過滿洲(即我國東北——譯者注)邊境;遠東第2方面軍照我的指示行動,太平洋艦隊進入一級戰備,著手布雷,停止單船航行,運輸工具都調到集中點,爾后在軍艦保護下組織船隊航行,展開潛艇,艦隊從8月9日晨開始戰斗行動。
在進攻前夜,我向斯大林報告蘇軍已做好一切作戰的準備。
1945年8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原文如此——譯者)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發來致敬電,“代表中國人民熱烈歡迎蘇聯政府對日宣戰”。
8月9日夜,三個方面軍的先遣營和偵察支隊在極其不利的氣候條件下向敵占領土前進。拂曉,外貝加爾和遠東第1方面軍的主力跨過邊界,發起了進攻。這時我在遠東第1方面軍司令部,該司令部在戰斗打響前從伏羅希洛夫斯克轉移到原始森林中專門建造的房子里。而總指揮部仍然在赤塔附近。
蘇聯的進攻在日本政府中引起了驚慌。鈴木首相8月9日聲明:“蘇聯今晨參戰,使我們最終處于絕境,已不可能繼續作戰”。(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編者)
蘇軍的進攻是在日軍頑抗的條件下進行的。雖然如此,但是蘇軍在各個主要方向還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外貝加爾方面軍的先頭部隊早在8月11日就到達大興安嶺西麓,主要集團的快速部隊越過大興安嶺后前出到中滿平原。強行越過大興安嶺是現代戰爭中無與倫比的英勇業績。至8月14日日終,外貝加爾方面軍越過250~400公里的路程,前出到滿洲中部地區,繼續向滿洲首府新京(長春)和大工業中心奉天(沈陽)挺進。在同一時間,遠東第1方面軍在通行困難的深山老林里突破了日軍的強大防御地幅并攻占7個強大的筑壘地域,深入滿洲120~150公里,開始進行牡丹江市的爭奪戰。遠東第2方面軍在齊齊哈爾和佳木斯的接近地作戰。這樣一來,關東軍在我軍發動進攻的第6晝夜結束時已經被分割成幾部分。
在面臨戰事必敗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于8月14日決定投降。次日,鈴木內閣倒臺。但是,關東軍繼續頑抗。針對這種情況,斯大林和我商談了這個問題后,紅軍總參謀部8月16日在蘇聯報刊上發表了如下聲明:
1、日本天皇8月14日關于日本投降的公告只是關于無條件投降的一般性宣言。對武裝部隊還未發出停止戰斗行動的命令,日本武裝部隊依然繼續抵抗。因此,日本武裝部隊還沒有真正投降。
2、只有當日本天皇命令自己武裝部隊停止戰斗行動并放下武器,而且這一命令確實付諸實行時,日本武裝部隊才算投降。
3、有鑒于此,蘇聯遠東武裝力量將繼續同日本作戰。
隨后幾天,蘇軍發動進攻并大大加快進攻速度。在外貝加爾方面軍的1,000公里寬的地段上:普利耶夫的騎兵機械化集群前出至張家口和熱河(承德);第17集團軍經赤峰沖向遼東灣沿岸;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雖然由于供應時斷時續而遇到很大困難,但依然堅決執行了方面軍下達的占領奉天(沈陽)的主要任務;第39集團軍把敵人退卻時破壞的橋梁和鐵路一一修復,然后經洮安向新京(長春)挺進。恰好在這些日子里,方面軍司令決定從第2梯隊抽調第53集團軍到第17集團軍與第39集團軍之間的缺口處,以便經過開魯向阜新進攻。結果,外貝加爾方面軍8月19日終就前出到赤峰、長春、沈陽、開通和齊齊哈爾等地。這就是說,我軍從西面向關東軍打進了一個面積大約6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楔子。
遠東第1方面軍也繼續發展進攻。第35集團軍8月16日前出到勃利地區的佳木斯—圖門鐵路線,從而確保方面軍主力集團的右翼,切斷了在遠東第2方面軍當面向南退卻的日本獨立第4軍同牡丹江集團軍的聯系。當時榮膺紅旗勛章的第1集團軍和第5集團軍正在為奪取鐵路和公路的大樞紐、重要的行政和政治中心牡丹江進行激烈戰斗。日軍一面頑抗,一面多次進行反撲。8月16日,該市終于攻克。在這些戰斗中,關東軍被殲4萬多官兵。第25集團軍協同機械化第10軍,當天占領了掩護通往吉林和朝鮮北部地區要沖的汪清;同時,該集團軍協同登陸兵占領了海軍基地清津并前出到日本第3軍的交通線上,切斷了日軍第17方面軍同第1方面軍和日本海沿岸的聯系。在開戰后第一周的周末,日本第5軍已經全部被殲,第3軍以及第1方面軍的其他部隊損失慘重。敵人想不惜任何代價不讓我軍進入中滿平原和北朝鮮的企圖破產了。
第25集團軍在太平洋艦隊的配合下解放朝鮮的作戰也很順利,于9月初到達三八線。
8月17日,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將軍在對潰散的部隊最終喪失指揮并意識到繼續反抗已毫無意義時,發出了同遠東蘇軍總指揮部開始談判的命令。
為了加速解除已投降的日軍的武裝并解放日軍占領區,8月18日我命令外貝加爾方面軍以及遠東第1和第2方面軍:鑒于日軍的反抗已被摧毀,而道路不通的情況卻嚴重阻礙我軍主力迅速前進完成既定任務,為了立即占領長春、奉天(沈陽)、吉林和哈爾濱這幾個城市,必須派出專門編組的、裝備精良的快速支隊。還必須用這些支隊或類似的支隊來完成各項后續任務,不要怕它們離自己的主力太遠。
從8月19日起,日軍幾乎到處都開始投降。被我們俘虜的有日軍148名將領,594,000名軍官和士兵。到8月底,關東軍和駐在滿洲和北朝鮮的其他敵軍已全部解除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