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空軍的B-2A轟炸機在進行精確打擊投彈試驗時,一次投放80顆重量為227千克的GBU-38型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精確制導炸彈,攻擊了長度1609米的模擬小型機場,每顆炸彈單獨編程,各自攻擊不同的預定目標,平均圓概率偏差小于3.05米,許多炸彈直接命中了目標。
JDAM的研發背景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共投放了22.55萬枚各種炸彈,其中機載精確制導炸彈1.55萬枚,占各種彈藥總量的6.87%。但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被伊拉克地面防空武器系統擊落的各種飛機也達38架之多,這對于追求“零傷亡戰爭”,并擔心人員死亡過多會像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那樣,在國內引起麻煩的美國當局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但同時也促使美軍加快了研制機載精確制導炸彈的步伐。
1992年,美國海軍和空軍開始聯合研制聯合直接攻擊彈藥(英文代字為JDAM)。該型炸彈是將美軍庫存的重量分別為908千克、454千克的Mk84、Mk83通用炸彈以及重量分別為908千克、454千克的BLU-110、BLU-109/B穿甲炸彈分別加裝制導系統等裝置組裝而成的,代號為GBU-29、GBU-30、GBU-31、GBU-32,彈重分別約為908千克、454千克、908千克、454千克。前兩種為通用爆破型,主要用于打擊地面防空系統、導彈發射車、地面火炮、坦克裝甲車輛等暴露目標;后兩種為專用侵徹型,主要用于攻擊地面機場、工事和深入地下的堅固目標。制導控制部件(GCU)是JDAM的核心,包括衛星制導(GPS)接收機/慣導(INS)、任務計算機和電源模塊。JDAM早期型號高空投彈時的最大射程約28千米,改進型最大射程將增加到75~110千米。
JDAM的實戰應用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3月25日,2架B-2隱形轟炸機以雙機編隊方式,從美國本土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經過30多個小時飛抵南聯盟,向目標投下了32枚JDAM,這是JDAM首次投入實戰。在這次戰爭中,B-2轟炸機共投放了656枚JDAM。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共投放了大約7000多枚JDAM,占精確制導炸彈總數的60%以上。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投放了6529枚JDAM,占精確制導彈藥總數的33%,已經成為美軍實施遠程精確打擊的首選兵器。F-117型隱形戰斗機在首輪空襲中,向巴格達市內目標投下了兩枚JDAM。
JDAM名聲雀起
JDAM在實戰中的杰出表現,已經引起美國軍方及其盟國的極大關注。2003年初,美空軍和海軍計劃在2015年前采購236000枚JDAM,這將使得JADM成為美軍精確制導武器中最大的一個家族。美空軍武器中心計劃和規劃部總工程師拉塞爾·克拉格稱,由于計劃增加采購數量,因此美國防部可能不得不重新開始生產重908千克的MK84炸彈和重454千克MK83炸彈;美軍還計劃將JDAM與F-35飛機進行捆綁銷售。目前,JDAM出口的前景十分可觀,澳大利亞、丹麥、以色列、意大利、阿曼、韓國和阿聯酋表示要購買這種彈藥,比利時、加拿大、智利、法國、德國、希臘、馬來西亞、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國也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JDAM的主要特點制導技術先進,打擊精度高
JDAM的飛行中段采用GPS/INS復合制導,末段采用主動式合成孔徑雷達導引頭制導,精度為3米,具有自主搜索、跟蹤、瞄準、鎖定和攻擊目標的能力。JDAM投放前,飛機上的乘員通過機載電子設備不斷修正打擊目標的坐標數據,并輸入到JDAM上;當JDAM被投放后,彈上的GPS/INS制導裝置開始工作,將炸彈導向目標。
防區外投放,攻擊距離遠
現代防空武器的作戰距離越來越遠,對載機的威脅越來越大。空襲飛機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就必須在敵方地面防空火力圈外發射空襲兵器,因此增大射程已經成為機載精確制導炸彈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JDAM上安裝了折疊式彈翼等裝置,投射距離已達74千米以上。
多平臺投放,通用性強
在1999年科索戰爭時,JDAM還只能由B-2A隱身飛機攜帶發射,目前已經可以由美軍現役的B-1B、B-2A、F-117隱身飛機和B-52、F-16C/D以及F-14D、F/A-18C/D等多種飛機攜帶投放。美軍還計劃將其安裝在A-10、AV-8B、F-15E、F-22、F-35和P-3等多種飛機上。
價格便宜,效費比高
現代高技術戰爭既是人員素質以及武器裝備的較量,又是金錢的大比拼。所以,必須充分考慮武器價格和作戰使用效果之間的效費比。富甲天下的美國總統小布什曾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使用價值百萬美元的巡航導彈打擊一頂價值僅為10美元,而且里面可能還空無一人的帳蓬,有什么意義呢?”出于對效費比的考慮,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僅使用了802枚BGM-109“戰斧”巡航導彈。一枚JDAM的價格為1.8萬美元,比巡航導彈便宜得多,在作戰效能基本相同的條件下,使用JDAM更合算。
JDAM的發展趨勢
美軍在廣泛使用JDAM等機載炸彈實施精確打擊的同時,也發現了這種武器存在的射程較近,特別是不能打擊地面移動目標、載機攜帶數量較少等缺點。因此,美軍特別重視改進與研制新型機載精確制導炸彈,計劃到2005年后將機載精確制導炸彈的比例增加到40%以上,還計劃在2010年前淘汰非制導炸彈,裝備全新的精確制導炸彈。還有報道說,由于激光制導炸彈(LGB)在夜間和惡劣天氣條件下的作戰效能低下,使其價值大打折扣。美空軍正考慮逐步用GPS衛星制導彈藥取代LGB,LGB作為空軍王牌武器的時代即將結束。
提高精度
為進一步提高JDAM的打擊精度,美軍在JDAM上試驗了錦緞紅外導引頭。該導引頭使用的目標圖像模型由計算機根據視頻傳感器、紅外傳感器以及合成孔徑雷達的圖像自動生成,錦緞導引頭在距離目標1.5千米處開始工作,并發出修正信號,引導炸彈攻擊目標,精度為1米。
增大射程
波音公司正在研制增程型JDAM,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個特殊的彈翼部件,最大射程將增加到110千米以上。
增強抗干擾能力
JDAM等精確制導武器采用GPS/INS組合制導后,雖然提高了精度,但GPS衛星信號非常容易遭受干擾。如果GPS接收機受到干擾,就只能依靠誤差較大的INS制導。計算表明,對于飛行時間1小時、飛行距離805千米的精確制導武器而言,如果在整個飛行過程一直得不到GPS系統校正、只能單純依靠INS制導的情況下,將產生14.5千米的誤差。
在伊拉克戰爭初期,伊軍至少使用了6臺大功率GPS干擾機,使美軍的巡航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偏離預定打擊目標,有的甚至打到伊朗、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國。為了對抗GPS干擾機,美軍采用了可以壓制GPS干擾機的新型信號增強技術,在全球鷹和捕食者無人機上安裝了一種名為“pseudolites”的偽(pseudo)衛星發射機,偽衛星在伊拉克上空創造一個微型GPS星座,偽衛星從太空捕捉到微弱的GPS信號,將信號放大后在戰場上空產生一個大功率的人工GPS環境,確保精確制導武器上的GPS接收機能接收到足夠的信號。同時,迫使敵方只能進一步增強干擾機的功率,這樣就極易被美軍的電子偵察器材發現,并可能立即遭到反輻射武器的攻擊。
微小型化
美軍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中使用了大量的JDAM等精確制導炸彈,但由于這種武器大多是由老式炸彈改造而成,體積和重量較大,一架F-117隱身戰斗機和一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出動一次只能分別攜帶2枚、16枚908千克的JDAM,攻擊幾個地面目標,作戰效能太低。由于美軍的作戰飛機已經開始向JDAM首次投入實戰,隱身化方向發展,機載武器只能采取內置彈艙裝載。美軍認為,必須要立即研制體積小、質量輕、威力大、智能化、通用性強的微小型精確制導炸彈,計劃到2005年后將微小型機載精確制導炸彈的比例增加到50%以上。
美軍于1999年12月開始研制重量分別為227千克的GBU-38型和114千克的GBU-39型兩種小型JDAM。為便于載機攜帶和發射,波音公司還研制出了專用彈架,使B-2隱身轟炸機可以裝載80枚重量為227千克的GBU-38型JDAM。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捕食者RQ-1B攻擊無人機就已經掛載了6枚質量為227千克的GBU-38型JDAM。2003年初,美國空軍啟動了B-2隱身轟炸機使用227千克GBU-38型JDAM的系列飛行試驗,以驗證B-2在執行單次任務中攜帶80枚GBU-38型JDAM并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這次成功實驗表明,一架能攜帶80枚JDAM的B-2飛機可以完成目前4架B-2的任務,其對地攻擊能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今后,美軍進行B-2攜帶80枚GBU-38型JDAM同時攻擊多個運動目標的實驗,還將在B-1和F-117隱身飛機、B-52H戰略轟炸機以及F-15、F-16戰斗機與F-14D、F/A18艦載機上進行攜帶多枚GBU-38JDAM,打擊地面運動目標的實驗。
隨著微電子技術、光電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的迅速發展,美軍的JDAM還將進一步提高射程、制導精度、抗干擾能力和全天侯作戰能力以及智能化程度。當JDAM裝備部隊之時,飛機簡直就成了空中機動彈藥庫,出動一次就能攻擊數以百計的目標。如何有效地抗擊這些威力大的“小精靈”,已經成為未來防空作戰面臨的又一全新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