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進攻如果開始,他們(中國軍隊)便勇往直前,即使遭到嚴重傷亡,也很少停止進攻……(中國軍隊)利用夜間進攻(美軍)小部隊,其結果會是毀滅性的。”
以上資料摘自美國陸軍歷史學家貝文·亞歷山大所著《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Koreathefirstwarwelost)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中朝邊境及其附近地區,對美軍及其指揮的李偽軍突然發起了進攻,殲敵1萬5千人,將瘋狂進犯的美軍及李偽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兵出國門第一仗的重大勝利。
其中,我志愿軍第39軍與美國陸軍王牌部隊第1騎兵師在云山地區不期而遇,打了一場遭遇戰。此役成為我軍歷史上與美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我軍取得了殲滅敵一個團,擊潰敵一個團的戰績,遏止了美軍瘋狂北犯的勢頭。
大戰前的態勢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開戰之初,朝鮮人民軍英勇奮戰,取得節節勝利。就在美、李軍隊即將被朝鮮人民軍趕下海的“危機關頭”,美軍乘人民軍主力深入洛東江地區,后方空虛之際,于9月15日在朝鮮半島的西海岸仁川港登陸,截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后路,再與洛東江以東的被圍之美、李軍隊一起轉入反攻,于10月初再次北犯,越過“三八線”,并繼續向中朝邊境竄犯。
西線戰場態勢
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中將指揮,共有6個師另1個旅、1個空降團兵力。美軍第1軍(轄第24師、英軍第27旅及南朝鮮軍偽第1師)由平壤地區、沙里院地區沿京義鐵路向北進犯。
李偽軍第2軍團(轄偽第6、第7、第8師)由破邑、陽德地區分經川、價川及德川、熙川向北進犯,其中偽第6師指向楚山,偽第8師指向江界方向,偽第7師為第二梯隊。
美軍騎兵第1師及空降第187團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位于平壤、肅川地區。
志愿軍定下“運動殲敵”方針
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愿軍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龜城、泰川、球場、德川、五老里一線開進。我軍原計劃在此線先組織防御,穩定戰局,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頓;待其裝備、訓練完畢,再組織反攻。
21日,中央軍委鑒于志愿軍徒步開進,已來不及在預定地區組織防御,遂電示志愿軍改變原定計劃,爭取戰機,采取在運動中殲敵的方針。
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隨即調整部署:西線集中3個軍另1個師(第40、第39、第38軍,附第42軍第125師)在溫井、云山、熙川以北地區,分別殲滅李偽軍第6、第1、第8師,志愿軍第66軍主力立即入朝,向鐵山方向前進,準備阻擊英軍第27旅。
25日,西線敵軍繼續以師或團為單位分兵冒進,先后進至博川、龍山洞、云山、溫井、檜木洞、熙川一線。為捕捉戰機,我志愿軍決心以軍或師分途殲滅冒進之敵。首先以殲滅李偽軍第1、第6、第8師為目標,得手后再打美、英軍。
首戰殲滅李偽軍第6師
10月25日7時許,志愿軍第40軍在云山以北與進犯的李偽軍第1師先頭部隊遭遇,迅速將其擊退。
10時許,第40軍于溫井西北兩水洞地區與李偽軍第6師第2團第3營和1個炮兵中隊預期遭遇,我軍即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將其全殲。當夜,第40軍乘勝前進,占領溫井。從而,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28日,第40軍主力在溫井以東龜頭洞地區,向李偽軍第6、第8師各2個營發起攻擊,至29日晨將其大部殲滅。該軍第118師進至古場地區,于29日晚,將由楚山折返古場的偽第6師第7團大部殲滅。
與此同時,第39軍進至云山地區,李偽軍第1師構成三面包圍。第66軍進至龜城以西地區,準備迎擊美軍第24師。第38軍在李偽軍第8師南撤后占領熙川。至此,西線志愿軍主力已進至古軍營洞、塔洞、泰川以北、云山以北、溫井、熙川一線,完成了戰役部署。
云山之戰痛打美第1騎兵師戰前部署
敵軍初遭打擊后,雖已發現有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但依舊固執地認為中國只是象征性出兵,故調整部署后繼續向北冒進。他們將美、英軍調上第一線,增強攻擊力,將戰斗力較差的李偽軍撤至二線。
原作為西線預備隊的美第1騎兵師由平壤快速地調至云山、龍山洞地區;李偽軍第1師主力向寧邊地區轉移,李偽第8師退至球場地區,第7師東調球場、德川地區;美軍第2師北調安州地區作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總之,敵軍清川江以北的兵力雖增至5萬多人,但仍處于分散狀態。
不期而遇
志愿軍第39軍原定于11月1日19時30分向云山之敵發起攻擊,但當天下午發現云山之敵有撤退跡象,實際上是美第1騎兵師與南朝鮮軍第1師進行換防。我軍乘機集中8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提前于17時發起云山進攻戰斗。這次不期而遇成了中美兩支勁旅的第一次交鋒。
美軍第1騎兵師的歷史可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之前,它在南北戰爭、血腥鎮壓印地安人的戰爭中充當了急先鋒。1921年該師正式成立,轄有第5、第7、第8騎兵團,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它又改裝成機械化師,是美國軍隊里長期保留番號的一支“王牌軍”。
經過一夜激戰,至2日凌晨,第39軍攻占云山,殲滅美偽軍各一部,繳獲與擊毀敵坦克、汽車70余輛,并在云山以南堵住了企圖由云山撤退的美第1騎兵師第8團直屬隊及其第3營的退路,將第8騎兵團大部包圍壓縮于云山西南的諸仁橋頭。
2日至3日晝間,美第1騎兵師被圍之敵,企圖在飛機、坦克的支援下,突破我軍包圍圈,但遭到我志愿軍痛擊,敵突圍企圖未得逞。該師又令其第5團由博川向云山攻擊,企圖接應第8團突圍,被我軍一個團(第115師第343團)以頑強行動阻于云山以南龍成洞、龍頭洞地區。3日夜,我軍發起攻擊,將第8騎兵團全部殲滅。
云山戰斗,我軍共殲滅美軍第1騎兵師第8團大部和李偽軍第1師第12團一部,擊潰美軍第1騎兵師第5團和李偽軍第1師第15團,殲敵2000余人(其中美軍1800人),繳獲飛機4架,擊落飛機3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多輛、各種火炮119門,狠狠地打擊了號稱“王牌軍”的美第1騎兵師的囂張氣焰。
追至清川江,粉碎美軍“感恩節攻勢”
與此同時,東線我第42軍與朝鮮人民軍一部在黃草嶺、赴戰嶺成功地阻擊美軍第10軍的進攻。西線敵軍在側后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恐價川、新安州等交通樞紐被我軍控制,后路切斷,對其不利,于11月3日開始全線撤退,志愿軍隨即轉入追擊作戰。敵除以一部分兵力扼守清川江北灘頭陣地外,主力已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并占領沿江有利陣地。志愿軍為保持主動,乃于5日停止進攻,結束西線作戰。
尾聲
包括云山之戰在內的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是我軍在朝鮮人民軍戰局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倉促入朝交戰的。我軍經過連續10多個晝夜的艱苦作戰,以無比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贏得了初戰勝利,殲滅敵人1萬5千余人,粉碎了敵人企圖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企圖,為朝鮮人民軍贏得了整頓的時間,使我軍站穩了腳跟,并取得了與強敵作戰的經驗,增強勝利的信心,為爾后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志愿軍也付出了一定代價,傷亡1萬余人。敵我傷亡比例為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