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后,以色列認識到必須加速發展海軍,使它能擔當起戰略重任,保證以色列軍事基地、港口和海域的安全,抵御侵略和恐怖活動,同時還必須有能力控制地中海和紅海海域,攻擊、摧毀阿拉伯國家的海上艦隊,封鎖其港口,切斷阿拉伯國家的海上通道,使這些國家不能進行任何合作。在此思想指導下,以色列制定了在21世紀使海軍成為“藍水海軍”的計劃,以便能夠長期在外海起作用,具有控制整個地中海的進攻能力。進入21世紀后,以色列再次出臺了推動海軍建設、提高遠程打擊能力的計劃,其目標是建成一支基于中型水面艦艇、潛艇、作戰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近海作戰力量,至此以海軍指導思想已發生了質的轉變。
長期以來,以色列海軍基于獨特的戰略思想,以小型艦艇作為其海軍戰斗力的中堅力量,且其小型艦艇具有同其他國家不同的獨特之處。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海軍一直保持著對阿拉伯國家海軍的優勢地位。雖然沒有大型水面艦艇,但以海軍在其快速取勝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始終以導彈高速艇為海軍主要力量,維持其海軍強大的遏制力。但近年來阿拉伯國家的海軍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裝備了配備有反艦導彈、具有強大的對空防御能力和水上攻擊能力的艦艇,強化了航空反艦攻擊力,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以色列海軍壓倒性的優勢地位。于是以海軍開始醒悟:已有的高速艇雖然具有優良的戰斗力,卻已沒有改進的余地,為在21世紀的海戰場上求得生存,必須建造新型作戰平臺,這一新型作戰平臺就是“埃拉特”級輕型護衛艦。
“埃拉特”級輕型護衛艦是以色列海軍的主力水面艦艇,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海軍麥克馬倫造船公司與以色列海軍聯合研制的。現役3艘分別為501“埃拉特”、502“拉哈夫”和503“哈尼特”號,于1994~1995年間服役。艦長76.6米,寬11.9米,吃水3.2米,標準排水量1075噸,滿載排水量1227噸。動力系統為柴燃聯合動力裝置,1臺通用電氣公司的LM2500型燃氣輪機,功率22.38兆瓦;2臺MTU12V1163TB82型柴油發動機,功率4.86兆瓦,雙軸推進,最大航速33節,航速17節時續航力3500海里。艦員編制64人,其中軍官16人,外加10名直升機組人員。艦艏裝備1門76毫米主炮,射速85發/分,射程8.7海里(16公里),彈重6公斤。艦艇中部裝備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射程70海里(130公里),飛行速度0.9馬赫,彈頭重227公斤;防空武器包括2座32單元以色列國產“巴拉克”I型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導彈射程5.5海里(10公里),雷達和光學制導方式,飛行速度2馬赫,彈頭重22公斤;2座25毫米近程武器系統,射程1公里;反潛武器有2座三聯裝(6具)324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MK46反潛魚雷,主/被動雷達尋的,射程5.9海里(11公里),彈頭重44公斤。目前,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正考慮改進“埃拉特”級護衛艦的指揮控制系統,以使其擔任以色列海軍艦隊的旗艦。
“埃特拉”級輕型護衛艦具有區別于普通輕型護衛艦的獨特之處,首先是它的隱形設計。該級艦艇采取了較有效的隱形措施,其上層建筑為鑒于隱形考慮的多面體單純化設計,船體設計為能夠歪曲雷達反射電波的傾斜船體,并漆有能夠吸收雷達電波的特殊材料(RAM),這樣就大大減小了艦艇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這樣的隱形設計不僅體現在其外部結構,艦內的機關和推進器也為減小噪音采取了大量的對策。此外,艦上還裝載了美海軍反潛艦艇經常使用的“大草原”電子偵察系統和“西具人”等裝置。“埃拉特”級輕型護衛艦的另一大特點是它的重武裝性。“埃拉特”級輕型護衛艦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海軍的重武裝思想,它被稱為“移動的海上武器庫”,是因為相對于排水量,它裝備有更多、更強大的武器.
“埃拉特”級輕型護衛艦的武備系統所占艦上空間要比普通艦艇大近50%,其利用這些空間裝載了大量的武器彈藥(SSM16枚;SAM64枚),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多達64枚的“巴拉克”艦空導彈。該導彈是以色列自行研制的艦空導彈,射程在10公里左右,彈頭重22千克,殺傷力相當于英國的“海上大鷗”反艦導彈。巴拉克導彈的最小射程為500米,所以它可以對付十分接近的高速艇和襲來的反艦導彈。對于沒有裝載大口徑主炮的“埃拉特”,這具有強大威力彈頭的“巴拉克”導彈同時作為代替主炮的武器。通常裝載在輕型護衛艦上最大口徑的艦炮是3英寸炮,其最大射程在15千米左右,炮彈重量相當于“巴拉克”導彈的1/3,其15千米的最大射程是在對水面攻擊時才能達到的,對空防御射程通常只能達到12~13千米。在本身受到空間限制并已裝載了大量武備的“埃拉特”艦上如果再裝載3英寸炮和足夠的彈藥實在是有些勉強,而“巴拉克”導彈解決了這個問題。
為什么曾經一度以高速艇作為其海軍主力的以色列海軍轉而開始建造輕型護衛艦呢?其實以色列海軍由高速艇體制向輕型護衛艦體制轉變的一個很大原因在于高速艇其自身難以克服的局限性。第一,高速艇太小,在海上風浪大的時候難以駕馭,因而其受氣象的影響很大。第二,高速艇的防御能力較差。排水量為500噸的高速艇雖然比排水量為100噸、250噸的高速艇大,但也不過一枚反艦導彈就可以將其葬送海底。高速艇常被比喻為“帶著大炮的紙坦克”,形象地說明了它雖然具有很強的攻擊力,但防御能力差的特點,艦艇要想具備損傷維修和自救能力,排水量至少要在750~1000噸以上。第三,高速艇的作戰時間短,并且在及時到達作戰水域和在警戒地點長時間執行任務方面都很難達到要求。導彈高速艇和高速炮艇的情況還不盡相同,導彈高速艇被稱為“海上導彈發射臺”,最大速度雖然不是太重要,但也要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目的地。通常如果距目的地距離較遠,并且要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目的地,就要高速航行,這種情況下對燃料消耗非常大,因此對導彈高速艇重要的是要具有充足的續航力。但對于高速炮艇來說,由于其主要是進行近程戰斗,所以對最大速度和機動性要求很高,而上述這些對高速艇的要求也只是在海上風平浪靜的前提下而言的。最后,高速艇雖小,但造價卻不低。因為艇上面積小,所以要裝載高性能集成電子裝備、傳感器,及綜合管理這些設備的高度自動化控制裝置。因此,高速艇船體雖小,單位造價卻很高。并且導彈高速艇等作為“海上導彈發射臺”需要大量建造,這樣就要耗費更大的費用。正是由于意識到了高速艇的上述問題,以色列海軍才開始朝著用輕型護衛艦取代高速艇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在中東和東南亞國家中人氣旺盛的重武裝近海輕型護衛艦(OPV)和導彈輕型護衛艦的熱銷,正反映了這種輕型護衛艦的發展趨勢。這種輕型護衛艦對于熱衷于強大本國海軍力量又有困難保留3000~5000噸級大型艦艇的國家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