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堂
百分之十的發病率讓人們對高血壓再也不敢輕視,但遺憾的是目前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仍然沒有意識到,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人們在高血壓的認識、診斷和治療方面存在著不少誤區:
誤區一 人老血壓自然高
高血壓的發病率確實是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一樣的,只要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就應診斷高血壓。并且,只要血壓達到或超過高血壓標準就容易造成心、腦和腎等臟器的損害。雖然老年人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和患病比例比年輕人高,但血壓不高的老年人還是占老年人群的絕對多數。
誤區二 血壓降低就行了
許多高血壓患者認為,服藥后血壓只要比以前低就達到降壓效果了。其實不然,降壓是有標準的,必須在一段時間內,以適當的速度將血壓降低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有糖尿病和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還需要降低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誤區三 跟著感覺走
有些高血壓患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許多人都是體檢時才知自己患了高血壓,這類患者往往忽視降壓藥的服用。也有些患者服了降壓藥物后,頭昏頭痛等癥狀明顯緩解,從此疏于服藥,只有當癥狀反復時,才又想起吃藥。這種只顧跟著感覺走,有病不服藥或間斷服藥的做法只會增加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
誤區四 懼怕副作用
很多患者看過降壓藥說明書上的副作用后,非常害怕,不斷地換藥甚至擅自停藥,造成血壓大起大落。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任何藥品都可能有副作用,這些不良反應只在少數人身上出現,而且許多是可以預測的,即使發生了也可以及時處理。只要血壓控制良好,就不必頻繁換藥;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一般都是安全的。
誤區五 擔心低血壓
有部分患者認為連續服藥血壓會出現持續的下降,可能導致低血壓。其實,如果按照醫生的要求服藥,血壓是不會無限制降低的。理想血壓為120/80毫米汞柱左右,再低些也屬正常,而且適度的低血壓還會減少血栓的發生。所以,這樣的擔心大可不必。
誤區六 我要用好藥
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總是堅持讓醫生給他們開最“好”的藥,在他們眼里,貴藥就是好藥。我們知道,抗高血壓的一線藥物有6大類,它們各有特色,不能說那個最好,只有根據不同患者的自身特色選用合適的藥物,才能真正達到在降壓的同時保護心、腦和腎功能的作用。
誤區七 服藥別太早
一部分患者認為,降壓藥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后用藥無效,趁現在癥狀不重就不要用藥。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而且十分危險的,血壓升高主要是危害多個器官的正常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其遠期的預后越好。如果等到臟器功能已經損害再用藥,恐怕就后悔莫及了。
誤區八 降壓藥自己買
高血壓患者一定得遵照醫囑服藥,這樣才能保證降壓的效果和安全性;用藥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或者有了新的變化,醫生也會相應調整。但總有一些患者喜歡自己去買藥,別人說什么好就買什么,這樣反而會貽誤診治時機。
對于高血壓的病人,不單要注意血壓水平,還要看看其他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另外,還要了解現在心、腦和腎的功能狀態,以使治療更為合理。而這一切都只能在醫院完成。
誤區九 缺乏耐心
高血壓是一種需要終生治療的疾病,治療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藥物的調整,有時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部分患者一見到血壓久久不能控制,便失去了信心與耐心,干脆停藥。驟然停藥會使前段時間的治療前功盡棄,不僅浪費了時間和金錢,還會加速心、腦、腎的損害。
只要高血壓患者早日走出認識誤區,相信血壓一定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