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旺
包括興和縣在內的西部縣市如何擺脫資源富集性貧困,將富饒的資源轉化為現實的財富,應當是確定發展思路的一個戰略基點和產業構建點。一個區域的發展,要充分考慮市場和資源的雙重因素,在兩者的有效結合中形成自已獨有的優勢和市場競爭力。西部地區最為富集、面積最廣、分布最大、可利用價值最高的當屬綠色。綠色就是特色。無污染、純天然的農副土特及相關產品最具有發展潛力。因此,積極構筑綠色產業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加快西部縣市由溫飽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戰略首選。
一
首先,構筑綠色產業,創建西部綠色品牌,有利于生態環境、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和諧發展,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質量的提高,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其次,構筑綠色產業,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遭遇了“綠色壁壘”,這必將對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強的導向作用,綠色需求無疑將成為市場變化的主導流向。
第三,構筑綠色產業,體現了最具競爭力的發展優勢。
第四,構筑綠色產業,具有良好的機遇。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將惠及西部貧困地區。西部大開發的推進,退耕還林草工程、水保工程、天保工程及風沙源治理項目的實施,都將為西部構筑綠色產業提供資金、政策、人才、技術支持。西部地區的重要責任就是保護綠色、建設綠色、發展綠色。
第五、構筑綠色產業,是西部縣市邁進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西部向小康邁進,就要主動跟進,全面經營綠色,做大做強綠色產業。綠色是包括興和縣在內的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產力。
幾年來興和縣依托富集的綠色資源優勢和交通便捷、距離京津地區較近的地緣優勢,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建設秀美山川,全力推進綠色產業的建設,優化了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提高了綜合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今后,興和縣應當繼續毫不動搖地推進綠色產業的建設,突出抓好以下內容:
一是進一步抓好綠色種養業。興和縣要大力發展蔬菜、馬鈴薯、中草藥、奶牛、寒羊的種植和養殖。2003年,蔬菜種植要達到6萬畝、馬鈴薯35萬畝、奶牛力爭達到15萬頭、寒羊50萬只。要圍繞養殖調整種植結構,牛羊吃什么,農民就種什么。要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圍繞綠色抓工業,抓好綠色農畜產品龍頭企業的建設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和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綠色品牌。自然的綠色不是商品,規范和標準化才是商品化的身份證。要通過規范種植園地和示范圍地,走向原產地產品地域保護,原產地產品標記保護及注冊原產地證明商標。要建成京津及周邊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二是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種養示范小區建設,改變農村種養方式和生活方式。積極推進生態建設各項目工程的實施,使林草覆蓋最大限度地滿足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美化大地的要求,特別是要建設好“一道四線”綠色生態長廊。同時,通過生態建設,全力推進林草產品的基地建設和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最大程度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全力推進環保型建材的開發。興和縣有儲量豐富的玄武巖礦、輝綠巖礦、高嶺土礦和膨潤土礦,成功地開發了一系列建筑材料。今后要繼續下大力氣加強這方面的開發。同時要抓住東西部經濟結構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缸瓦生產。要全力打造綠色環保建材品牌,走高科技、規模化的發展道路。
四是精心實施綠色城鎮建設,搞好城鎮的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作,深化城鎮環境的綜合整治,發展環保產業。
五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興和的山水風光、綠色環境和特色人文都是旅游開發項目的資源優勢。加快蘇木山森林公園、澇利海旅游渡假村、草原生態民族風情園的立項和建設步伐。
二
構筑綠色產業,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踐證明,西部落后地區和東南沿海開放地區,最大的差距不是物質上的差距,而是觀念上的差距。思想解放要體現在實踐中、落實在具體工作和行動中。要樹立新的機遇觀、發展觀,爭取取得解放思想、推進發展的雙豐收。
二是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構筑綠色產業,最終都要落實到項目上,要從長遠的眼光考慮系統的項目,拿出更大的干勁,研究項目、爭取項目、建設項目。
三是要狠抓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是解決西部貧困縣市最重要的融資渠道。要進一步優化投資軟硬環境,讓每一個客商都體會到西部的綠色人文和綠色行政。做好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以成熟的項目吸引客商。要確定項目跟蹤招商,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做好招商引資后期的工作,要讓客商進得來、留得住、能賺錢。
四是堅定不移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實現公平競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投資綠色產業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構筑綠色產業自由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五是科學配置人才。人才是一切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構筑綠色產業同樣離不開人才,進一步激發西部人民尊重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欲望,提高建設家園奔小康的各種能力。要全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放手激活一切知識、技術、勞動、管理和資本的內在活力,推動綠色產業的構筑,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作者為興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