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為國
學校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一個特殊環境,而課堂教學則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目的的形成、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等均與課堂密切相關。在日常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心理互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課堂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一、構建新型評價體系,積極倡導無恐懼教育
I.改革評價標準,創設民主氛圍。評判一堂課的成敗不僅僅是教師講授精彩,學生獲得了知識,更要看學生是否提高了整體素質。比如,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獲得了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否激發了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興趣,是否提高了表達、交往、動手能力等。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嘗試推行無恐懼教育,即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都要給學生以寬松民主的氣氛,不得進行任何的體罰或變相體罰,不得用言語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需要點撥和啟發、喚醒和激勵、信任和寬容、關愛和尊重……無恐懼教育有利于學生完美個性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2.充分賞識學生,教育嚴慈相濟。塑造學生積極成功的自我意象,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充分賞識。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正確地比較和評價學生,不囿于橫向比較和消極評價的思維定勢,要看到每一個學生原有的基礎、努力的程度及上升的幅度等。評價學生要客觀、公正、慎重,多進行積極的鼓勵性評價和肯定性評價,切不可隨意給學生貼消極標簽。
二、抓好課堂基本環節,有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精心準備好課前設計環節。課堂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要準確地把握切人點、結合點。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圍繞學生來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興趣激發、情緒體驗等有機融為一體,提高學習效率。
2.全面把握好課堂組織環節。各學科應結合自身特點,巧妙地融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到“潤物細無聲”。
3注意安排好師生交往環節。課堂上最能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就是師生交往。課堂是學生心理成長的主要空間,教師要用愛心去撫慰學生的心靈,用智慧去喚醒學生的求知欲。為師者都應知道,教師一個期待的眼神可能會催生一個牛頓,一句鼓勵的話語可能會造就一個愛迪生。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安排好師生交往這一重要環節,著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
[作者單位:鎮江市琴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