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芳
敏捷供應鏈的提出
敏捷供應鏈的提出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日漸成熟,互聯網以及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各種網上應用如火如荼,在給傳統產業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挑戰。首先,經歷多年的激烈競爭歷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達白熱化狀態,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愈來愈快,為企業盈利的新產品壽命比工業社會的產品明顯縮短。其次,隨著BTOB(企業對企業)、BTOC(企業對顧客)等各種模式電子商務的應用,全球物流配送系統的迅速發展,跨地區、跨國界網絡交易行為的邊際成本趨平,任何一家企業都將面臨國際化、全球化的市場競爭。第三,消費個性需求復歸,許多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毫無個性的流水線產品,他們更希望能夠影響、最好是親自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制造過程中來,而網上開辦的個性訂購使這種需求成為可能。競爭環境的劇烈變化,使單純依靠企業內部資源孤軍奮戰的競爭形式顯得力不從心,跨企業甚至跨行業的聯盟競爭成為網絡時代的主流。協作突破企業邊界,促使供應鏈觀念從線性向網絡變革,并逐步形成今天的敏捷供應鏈思想。敏捷供應鏈的內涵及特點
所謂敏捷供應鏈(Agdity SupplyChain),是指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通過對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用戶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無縫化程度較高的功能網絡鏈條,以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戰略聯盟。在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需求更為復雜多變的網絡時代,有必要將敏捷化思想運用于整條供應鏈管理,其實質是在優化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的思想上,更多地強調了供應鏈在響應多樣化客戶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標。同原來的一體化供應鏈觀念相比,敏捷供應鏈有著顯著不同的內涵。
1、戰略目標:傳統管理思想的靈魂是高成本、低效率,而這一思想的理論假設是認為消費者偏好更多地傾向于價格和制造質量。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沒有擺脫傳統企業管理思想的束縛,質量和價格依然是其主要戰略目標,敏捷供應鏈觀念則順應時代潮流,將戰略目標定位于對多樣化客戶需求的瞬時響應。
2、資源觀念:一體化供應鏈管理也強調對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但是其資源觀點局限于企業內部,敏捷供應鏈從擴大的生產概念出發,將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前伸和后延,把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客戶納入企業的戰略規劃之中,實現對企業內外資源的最佳配置。
3、供應鏈驅動方式:依賴傳統生產組織方式是很難真正實現以需定產的,因為缺乏即時按單生產的能力,一體化供應鏈管理只能按照從供應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推動生產方式進行,結果造成各個環節大量庫存的堆積。敏捷供應鏈在敏捷制造技術(Agile Manufactur·lng)、信息技術(IT)及并行工程技術(OE)的支持下,成功地實現了客戶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的訂單驅動生產組織方式,降低了整條供應鏈的庫存量。
4、組織機構構建:新戰略依賴新型組織機構,敏捷供應鏈的成功實施依賴于虛擬組織的構建,即:若干相互關聯的廠商,基于戰略一致性而構成的動態聯盟。與傳統的實體組織相比,虛擬組織具有如下幾個特點:(1)超組織性,它不一定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而是為了特定目標或項目由相關結點企業形成的聯盟;(2)動態性,虛擬組織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市場需求或組織目標發生變化時,原先的組織即刻解體;(3)網狀組織,它改變了傳統的等級分明的金字塔結構,允許信息橫向傳遞與交流,使信息利用更為充分及時。
5、與結點企業的關系:一體化供應鏈觀念沒有超越企業的邊界,依舊把供應商看成討價還價的利益博奕對手,把客戶看成服務對象,敏捷供應鏈突破以往框架,重新定位與上下游節點企業的關系,與供應商結成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客戶則被看成是企業能夠創造價值、使產品增值的重要資源。敏捷供應鏈的競爭優勢分析
敏捷供應鏈是一種全新理念,它將突破傳統管理思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為企業帶來全新競爭優勢,使企業能夠在未來經濟生活中再展雄風。
1、速度優勢。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實行敏捷供應鏈戰略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就在于速度。在傳統企業運作方式中,從接受訂單到成品交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企業要將所有的訂單信息集中匯總到計劃部門,由計劃部門分解任務,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從前到后按工藝流程完成訂單生產,除了必備的作業時間,中間不可避免地產生諸多等待現象。企業如果按敏捷供應鏈觀念組織生產,其獨特的訂單驅動生產組織方式,在敏捷制造技術支持下,可以最快速度響應客戶需求。
2、顧客資源優勢。想從市場調查的實際工作以及調查所形成的文字資料中,得到用戶對于產品需求的確切描述,事實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市場調查中經常碰到的情況是:調查的對象在接受調查時并沒有這項需求,盡管他認真接受調查,卻可能會與實際需求有出入;或者是由于表達方式及語言運用問題,使表達意思與其本意有歧義;還有一種情況是接受調查時,他所描述的需求是準確可靠的,但經歷從產品開發到產品交付的漫長等待后,他的需求可能會發生改變。倘若有任何一種情況存在,對于企業及客戶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企業在實行敏捷供應鏈戰略過程中,會通過對客戶的電子商務環節開辦個性化訂購服務,客戶可在網頁上根據公司對產品組件和功能介紹,自己選擇零部件,自己設計產品的款式、顏色、尺寸,顧客的需求信息直接反映到產品設計、規劃階段,成為企業最直接也是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
3、個性化產品優勢。依靠敏捷制造技術、動態組織結構和柔性管理技術三個方面的支持,敏捷供應鏈解決了流水線生產方式難以解決的品種單一問題,實現了多產品、少批量的個性化生產。首先是敏捷制造技術(AGILITYMANUFACTURE)的突破,由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反求工程(Reverse Engt·neering,簡稱RE)、快速成形(RapidPro·totypmg,簡稱RP)和快速制模(RapidTooling,簡稱RT)一起,在信息互聯網支持下形成的一套快速制造系統的技術,是敏捷供應鏈的主體核心技術。其二是動態變化的組織結構。敏捷供應鏈突破了傳統組織的實體有界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由核心企業根據每一張訂單將若干相互關聯的廠商結成虛擬組織,并根據企業戰略調整和產品方向轉移重新組合、動態演變,以隨時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其三是柔性管理技術。敏捷供應鏈觀念摒棄單純的“胡蘿卜加大棒”式剛性管理,強調打破傳統的嚴格部門分工界限,實行職能的重新組合,讓每個員工或每個團隊獲得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整合各類專業人員的智慧,獲得團隊最優決策。
4、成本優勢。成本優勢的取得源于兩種成本的降低:零庫存成本和零交易成本。先分析庫存成本。整條供應鏈的庫存,可以被分為企業內部庫存與企業之間庫存兩種。傳統組織方式是按照從供應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推動生產方式進行的,企業內部缺乏后工序拉動的按單即時生產能力,很容易造成企業內部大量庫存堆積。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由于供應鏈上游企業缺少相鄰下游企業的即時信息,結果難以逃脫需求被逐級放大的“牛鞭效應”,導致企業間庫存不斷翻開。敏捷供應鏈依賴信息技術的支持,成功地實現了客戶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的訂單驅動生產組織方式,極大地降低了整條供應鏈的庫存量。再分析交易成本。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有很多供應商,隨著競爭的日漸激烈,許多企業都會將一些非核心技術外包。因此,每一個企業都將面臨與供應商之間的交易問題。傳統的供應商與生產企業之間是一個價格博奕對手,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奕過程,為了各自的利益,雙方會盡量留私有信息,因而造成交易談判成本,這種成本正是科斯在企業邊界理論中所提到的交易費用,是一種巨大的磨擦成本。而在敏捷供應鏈管理思想下,核心企業及構成供應鏈的上下游節點企業在戰略一致的前提條件下結盟,所有的同盟利益一致,信息共享,由核心企業按照需求動態組合供應鏈,整個供應鏈網絡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
網絡經濟改變了傳統產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也改變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方式,企業必須尋找全新競爭優勢,才能在新經濟時代取得優勢地位。敏捷供應鏈觀念是一種全新的戰略思想,它是在網絡經濟的促動下誕生的,因此必然順應時代潮流,為傳統產業帶來全新競爭優勢,成為傳統產業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作者單位: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