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甲科
一、重新認識加快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意義
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將逐步獲準經營人民幣批發和零售金融業務,并享受國民待遇,這將對我國銀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外資銀行資本實力雄厚、資產規模大、業務品種齊全、經營管理能力成熟、服務手段先進,它必將通過提供多元化和綜合性的業務服務來爭取客戶,擴大市場,進而獲取利潤。它對中資銀行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巨大壓力,使中資銀行面臨極大挑戰?;诖?,它要求我們中資銀行,與時俱進,轉變觀念,調整與理順思路,積極吸收和大膽借鑒外國銀行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把對加快業務創新和發展,擺在中資商業銀行應對加入WTO的戰略高度,來加以認真對待與研究。
同時,金融創新也是商業銀行不斷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金融業經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內容,是銀行立足社會、面向市場、獲取經營效益的主要手段。通過金融創新,不斷開拓業務,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自身資產質量,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通過產品創新,有效提升商業銀行的社會化服務功能,增進商業銀行體系的整體效率,使商業銀行在競爭中爭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確保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當前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重點
1、圍繞新興市場推進公司業務的創新。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已成為“十五”期間的重要戰略任務。圍繞這一發展戰略,商業銀行要立足實際,面向市場,積極開拓,創新發展思路,以大力推進公司業務的發展和結構調整。
其一,以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通信技術等為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其良好的成長性和高產出率,成為我國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商業銀行要抓住時機,積極調整傳統體制下形成的經營思路和經營模式,加大對新經濟產業的信貸投入,通過積極調整信貸資產結構,努力提高資金來源的開發利用和再配置效率。同時,要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向高技術企業以及傳統企業的技改和升級,加快新經濟產業向縱深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在支持新經濟本身發展的同時,調整信貸結構,提高銀行經營效益。
其二,積極參與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笆?規劃把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提上議事日程。公司上市、法人重組、企業并購必將形成一個巨大的、有潛力的市場,商業銀行要順應市場變化,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圍繞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企業購并、產權交易、資本經營等開展信息和管理服務,通過提供資產評估、企業資信評級、技術項目評審、資信調查、市場調查、管理咨詢、財務顧問等服務,并利用商業銀行的資金優勢,為企業的技術改造、資本經營、產權交易等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和資產重組,優化企業結構。商業銀行通過參與企業重組,可以盤活信貸資產,改善財務結構,降低經營風險,增加收入,從而加速商業化進程。
其三,大力支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培育新的經營效益增長點。資產質量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由于歷史等多種原因,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業務主要以傳統業務市場為主,傳統的行業、產業和企業的信貸業務占比很大,而對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投入較少。據統計,在我國經濟中,目前非國有經濟對GDP的貢獻已達63%,對工業增長值的貢獻已達74%。非國有經濟特別是一部分高科技企業通過努力會逐漸成長為大企業。迅猛發展的非國有企業對金融需求是十分強烈的。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花大力氣對非國有企業進行調查和研究,包括有關政策環境、行業趨勢、未來2—3年的資金需求和其它服務需求等。在此基礎上,研究出我們的客戶群體,并給予信貸支持和其它金融服務,分類指導,與之建立穩定密切的銀企關系,長此以往,形成自己的客戶群,培育新的經濟和效益增長點。
2、圍繞銀行卡椎進零售業務創新。
1985年第一張銀行卡問世以來,銀行卡已成為當今銀行發展最快、普及面最廣的業務,也已成為目前國內商業銀行面向個人零售業務的最佳切入點。面對新的競爭環境,為了更好地推進零售業務創新,一要以銀行卡產品為核心,在加快銀行卡聯網、聯合經營、實現市場共享、設備共享、網絡共享、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對銀行卡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在進一步完善現有借記卡功能的基礎上,大力開發貸記卡和國際卡業務;在利用高科技整臺現有銀行卡功能的基礎上,開發新的增值服務。二要把銀行卡業務與個人零售業務結合起來,實現零售業務新的轉變,從以傳統儲蓄業務為主,向銀行卡、中間業務、個人信貸和理財業務全面聯動方向發展。按照“一卡多能”的原則,根據客戶需要,把面向居民的各種金融服務通過銀行卡形成個人綜合帳戶,為客戶提供儲蓄存款、消費信貸、支付結算、代理收付、外匯買賣、證券投資、個人理財等多種零售金融服務。通過銀行卡,把傳統金融業務與網絡銀行、手機銀行、Callcenter等網絡科技服務結合起來,使銀行卡成為商業銀行零售金融業務的主打產品。
3、大力推進消費信貸業務創新。
近年來,在國家消費信貸政策和中央銀行的指導下,各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品種繁多的消費貸款,且增長迅速。截止2000年底,個人消費信貸余額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之比為5%。但如果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平均20%一30%的比重相比,我國的消費信貸才剛剛起步,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近7萬億元,表明我國居民擁有巨大的潛在購買力和較高的償債能力,有負債消費的經濟基礎。“十五”期間國家將積極采取措施,拓寬消費領域,重點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條件,這必將推動我國消費市場的大發展。推動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就商業銀行自身而言,關鍵要認真研究市場和客戶需求,站在個人客戶的立場上,對市場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貸款對象,設計各具個性化的貸款,根據每個人的收入水平、家庭情況、信用狀況、社會背景、心理文化、習慣等發放不同規模、利率、期限及還款方式的貸款,要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簡化手續,為個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的“一條龍”服務。要拓寬消費信貸業務品種,重點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文化教育貸款等。銀行卡是國外銀行開展消費信貸的重要方式。要把開展信用卡消費信貸作為此項業務的切人點和突破口,向收入穩定、信譽良好的客戶發行貸記卡,充分發揮銀行卡消費信貸功能的作用。要積極推進信用擔保貸款、個人綜合授信貸款以及批發性消費信貸,隨著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上述三種消費信貸必將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4、開拓個人理財業務。
有關調查顯示,70%以上的居民有渴望銀行提供個人理財服務的需求。但是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金融投資的專業化,使廣大居民難以有充分的時間和專業化的知識自行進行金融投資決策,因而迫切希望銀行能提供投資理財服務。然而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提供的個人保險費轉帳、代發工資、代收水電、電信費等從嚴格意義上講還遠遠沒有達到幫助老百姓個人理財的范疇。為了應對加入WTO后外資金融集團“全能銀行”的競爭,國內金融業紛紛積極創新,銀行、保險、證券頻頻“牽手”,新的個人理財產品不斷涌現。這些新的創新產品,雖然開拓了個人理財渠道,但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研究和探討廣大居民個人的投資理財心理以及投資理財的動機、行為、結構及影響因素,做到從客戶所需出發,對居民各種投資理財方式進行合理組合,使客戶個人資產達到保值增值,尚有較大差距。為此,在創新個人理財業務時,一要進行市場細分。根據客戶的年齡、偏好、資產等標準對客戶進行劃分,針對不同層次客戶提供適合他們需要的金融服務,使服務由同一化、大眾化向層次化、專門化轉變。二要提高理財產品的附加值。隨著同業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提高,必須不斷豐富和完善理財服務品種,不斷提高理財產品的附加值??煽紤]將不同的理財服務品種捆綁在一起,為客戶提供“全能”式服務。不久前,美國花旗銀行率先在網站上推出“我的帳戶”,成為第一家為客戶提供全能式理財“人口網站”的大型金融機構。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發起組建了我國第一家“一站式個人綜合理財”網站——新概念個人理財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包括證券、保險、銀行、房產和個人投資理財等綜合性、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這種新型的創新理財服務模式開拓了我國個人綜合理財新的發展空間。三要建立客戶服務中心,完善對客戶的理財服務體系。
5、以構建新型電子銀行為目標,實施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源動力。由于科技創新,世界銀行業無論從經營管理的理念及方式,還是從金融服務的應用與產品,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科技創新推動了現代金融業的發展和變革,實現了傳統銀行向電子銀行轉變。在這場偉大變革中我國商業銀行只有加快科技創新,努力使銀行業的信息化、電子化建設走在前面,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確立商業銀行自身優先發展高科技和信息業的理念,充分利用科技資源不斷研究、開發新型金融產品,如網上銀行、自助銀行、手機銀行、Ca[1 Center等服務措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超市”服務,深化商業銀行滲透力,提高競爭能力。另一方面,要抓好基礎網絡建設,要積極發展和利用電子化信息技術建設,以業務處理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科學化為目標的金融電子化新體系,不斷提高交易電子化、服務網絡化、管理現代化的質量和層次,構建新型電子化銀行體系。
(作者單位:西安市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