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化力度不斷加大,綠地面積逐年增長,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 1991年的4.1平方米增至目前的8.6平方米。但這一數字與世界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更嚴重的是,由于我國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忽視了對原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致使大部 分城鎮中的原生自然生態系統極度萎縮,甚至消失殆盡。
地面硬化、湖濱石岸化、河道渠化、物種單一化、植被人工化、景觀簡單化等人工化趨 勢嚴重,造成城鎮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低,功能減弱,維護費用高。
目前,大部分城鎮采用的河道水泥護堤襯底和裁彎取直的施工方式,這不僅破壞了水的 正常循環途徑和水系的自然特性,降低了水體的自我凈化能力,而且投資和維護費用巨大。
城市水泥、柏油路面的不斷增加,使降水自然下滲困難,加劇地下水位下降。為了防止 黃土裸露,本應采用植物覆蓋,但大多數城市卻大量使用水泥方磚覆蓋,從而加劇了地面硬 化。
由于城鎮綠化人工化所存在的負面影響重視不夠,致使在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出 現了一些新的環境問題。為了在短期內使城市變綠,很多城市大量種植速生樹種和外來種構 成的人工草坪,使城市綠地穩定性降低,易遭病蟲害侵襲,同時城市綠化和維護費用大大提 高。如北京市種植的由美國引進的冷季型草坪,每年需消耗水資源3000~5000萬噸,約占北 京市區用水量的0.8~1.3%。
城市建設“攤大餅式”的發展造成了城市綠地系統布局與功能的缺陷,加上城市機動車 數量的急劇增加,致使近幾年我國各大中城市氣溫異常,城市熱島效應日益明顯。據氣象觀 測,近年來除具有“火爐”之稱的南京、武漢外,長沙、合肥、濟南、福州、鄭州、石家莊 等城市氣溫每年都在上升,有的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北京市近幾年連續出現了歷 史最高溫;武漢市2002年7月16日的最低氣溫達到了31.6度,突破了自1907年有氣象紀錄以 來的最高值。
在城市整體氣溫上升的同時,城市的“熱島”面積也不斷擴大。統計數據表明,北京市 1040平方公里的規劃市區范圍內,共出現了10個熱島集中分布區,強、次熱島總面積占到了 23.91%,其中二環路以內熱島總面積達到了區域面積的52.61%,三環路以內熱島總面積 達到了區域總面積的43.43%,四環路內達到了41.84%;在熱島效應明顯的區域,氣溫比 城郊高出5度,近地面溫度高出約10度。石家莊市熱島效應區氣溫比近郊區高2度左右,比遠 郊高3度左右。
對策與建議
城鎮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應納入城鎮總體發展規劃。城鎮生態建設要貫徹人與自然 和諧的原則,避免過分人工化。城市綠化要優先選用本地物種,切忌盲目引進外來物種;要 嚴格限制耗水型植物的栽植和引種,限制大面積人工草坪的種植;要樹立宏觀生態觀點,防 止“大樹進城”造成原產地的生態環境破壞。維護城市自然水網、水面,嚴格限制河渠“裁 彎取直”,避免“水泥護堤襯底”。保護和恢復城市周邊天然濕地、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樣性 ,擴大綠地面積,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加強城鎮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生態 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推動環境優美鄉鎮的規劃和創建,強化小城鎮生活污染物集中處理與分 散處理相結合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