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小兒偏食的現象,年輕的父母親只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點,“投其所好”,矯正他們偏食的習慣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難。
一、可利用幼兒幼稚的追求心理,講述雜食的好處。一般來說,懂得食味、開始挑食的孩子,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能夠說出自己幼稚的理想。家長應利用孩子這種心理,啟發他對食物的興趣,并在孩子對食物發生興趣時,不斷地強化這些觀點,使孩子對這些食物的認識不斷加強。這種做法要循序漸進,操之過急效果會適得其反。
二、利用幼兒盼望獎勵的心理,促使孩子多吃平時不愛吃的食物。如一些孩子不愛吃蛋黃,父母可在吃蛋時鼓勵孩子把蛋黃一起吃下去。吃下后許愿給買某種玩具,帶他到公園去玩等,當然父母講話應說到做到。經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就不會厭煩這些食物了。
三、利用幼兒單純的信任心理,培養孩子對多種食物有興趣。幼兒對食物接觸少,變換制作或多種混合后就不易分清了。由于孩子思想單純、疑心少、信任父母,所以對不愛吃的食物混合其他食物中,待吃完后再講,他感到好吃,也就消除了對這些食物厭惡的心情。(武漢市楊園武昌鐵路醫院郭宏偉郵碼:430063)
切莫忽視嬰幼兒的口腔衛生
馮莉
預防孩子的口腔疾病,要從寶寶時期做起,尤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口腔的清潔衛生。
保持嬰兒的口腔衛生,可用紗布先浸上溫熱清潔的淡鹽開水,然后裹纏在食指上伸入嬰兒口中,清除口中的奶垢,減少微生物在口中繁殖的機會,還能按摩口腔,鍛煉口周肌肉,有利口腔、頜骨發育。
1~2歲的幼兒,在吃完甜食后要喝些水,并告訴他們這是“漱口”。每晚臨睡前和晨起后用清潔的棉簽蘸冷開水后輕輕擦一擦孩子已萌出的牙齒,使其知道這是“刷牙”,使他們形成飯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的條件反射。
2~3歲的幼兒,乳牙已萌出。此時除做好上述口腔衛生工作外,還可開始教寶寶刷牙。先由家長教他們如何刷牙,再讓寶寶模仿。可用清水刷,無須用牙膏。
3~4歲的幼兒,語言表達力、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已有很大發展,家長可對他們講一些刷牙的簡單道理。對寶寶自行刷牙的行為要表揚,以提高他們對刷牙的興趣。此時,可開始使用兒童牙膏。
4~5歲的小兒,應該能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家長只須起一個提醒和監督作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