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日前在“企業高層管理前沿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了快速發展的格局,但仍有消費對經濟的推動力不夠、服務業發展偏弱、就業壓力居高不下、農民收入增加困難、銀行貸款增加偏快,以及部分行業和地區存在重復建設現象等六大問題,值得引起關注。
邱曉華說,今年是中國政府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第一年,國民經濟開局表現良好。突如其來的非典帶來的影響只是局部的、階段性的,未傷及國民經濟的基本面,當前經濟仍處于增長較快的運行區間。他說,今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的目標“很有把握”,“并有可能達到8%的高速增長”。
在分析今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特點時,邱曉華說,今年以來需求、投資在經濟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工業主導的格局更加明顯,經濟相對平穩發展的曲線出現新的波動,外部因素對經濟的影響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力量進一步增加。
邱曉華說,雖然中國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但仍存在六大問題應引起高度關注。首先是投資強、消費弱的問題。按照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經濟推動力七成多來自消費,投資只占兩成多。在中國,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消費的拉動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7到18個百分點,另外一部分經濟推動力由外需提供。今年以來這種偏向更加突出,上半年經濟增長近七成的貢獻來自于投資。長此下去,勢必帶來經濟發展不協調、不穩定的問題。
其次,服務業發展偏弱將造成就業壓力的增大。
第三,就業壓力居高不下,非典疫情的發生又放大了就業壓力的矛盾。今年中國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000萬人,其中包括212萬剛剛畢業的第一批高校擴招生。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經登記的城鎮失業人口達到近800萬,登記失業率為4.2%。與此同時,非典影響了近700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
第四,農民收入增加更加困難。非典導致農民工收入的降低及對農產品需求的減少,二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減少了35元。這使得農民收入在一季度增幅達到7.5%的情況下,上半年僅增長了3.2%,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只增加了2.6%。
第五,銀行貸款增加偏快。上半年共新增貸款1.76萬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貸款的新增量。
第六,一些地區和行業的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有所抬頭,在鋼鐵、紡織等行業尤為突出。這使得一些領域生產能力明顯大于需求,過度競爭將帶來企業回報率、利潤率的大幅度下降,并將加劇市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和銀行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