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素影響金融創新速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目前影響金融創新速度的因素有四種:第一,監管政策不協調,使得金融機構在創新過程中無所適從。在最為典型的委托理財市場上,曾一度監管銀行、證券、信托機構的政策各不相同,各唱各的調,不斷出現“叫停”的局面。以機構監管為主的分別監管方式與以功能為主的業務發展模式逐漸出現矛盾。
其次,監管政策落后于創新實踐,直接妨礙了創新活動向深層次發展。當市場出現了大量監管部門不得不面對的新的組織架構和新業務現象,如金融控股公司、MBO等現象時,與這些業務緊密相關的法規卻遲遲難以出臺,現有的法規對此又沒有解釋,在沒有規定就是不允許的習慣邏輯下,金融機構對其中的灰色地帶只能畏首畏腳、偷偷摸摸地干。對于一些有益的金融創新,由于監管部門事先研究不足,或不同監管部門協調不夠,又怕不予以阻止,規模做大后不好收拾,不得不先采取叫停措施。更經常出現的現象是,對有些創新活動,有的監管部門往往先采取默許和觀望的態度,不給予明確的說法,卻觀其發展,保留對其進一步采取行動的主動權,對市場創新預期的形成極其不利。
第三,市場本身發展的不成熟。目前金融工具、交易方式的不完備既是形成金融機構創新的動力,卻又極大地限制了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的空間,使得許多創新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特別是由于債券市場、貨幣市場、衍生品市場不成熟,賣空、保證金交易的不完備,使得金融產品不同投資風格的形成和不同風險管理模式這一層次的創新,受到很大的限制。
此外,金融機構基礎性條件的薄弱。主要受有些金融機構信息技術特別是對信息的深加工與管理水平的限制,跨行業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缺乏,員工考核機制以及利益分配機制的限制,妨礙了現有創新潛力的挖掘。
監管應提高識別能力
夏斌特別強調,監管部門尤其要提高對創新與違規的識別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處理防范風險與鼓勵創新關系有一定的復雜關系,因此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提高對創新與違規的識別能力,顯得至關重要。在嚴格要求金融機構遵紀守法的同時,對金融機構提出的每一項動議、每一項新業務方案,監管部門不能簡單拿現行制度進行衡量,相一致就批準相抵觸就不批準,也不能以自身研究準備不足而不批準,或者采取默認態度,允許其打擦邊球,任其發展,搞糟了再亡羊補牢。
他指出,必須盡快建立貓鼠對話機制。創新的過程肯定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因此,追求市場穩健的監管部門和不斷追逐利潤的微觀企業肯定是一個矛盾體,但同時卻又是市場經濟體系的合理的支撐架構。要使這一架構充分發揮作用,推進市場經濟發展,貓要監管老鼠,同時要善于傾聽老鼠的訴說,要了解老鼠的苦惱。為此,他呼吁:
第一,廢除官辦行業協會的模式,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行業協會本來的功能,做到行業協會為行業說話,搭建貓鼠對話平臺,推動整個行業的金融創新行為,提高行業創新效率。行業協會目前至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為行業創新服務:通過建立與主管部門的對話機制平臺,定期和不定期地向監管部門反映行業創新的呼聲和要求;為本行業內金融機構提供必要的基礎性行業數據,供金融機構的發展和業務創新所用;提供外國同行業的經營和管理經驗并與相關行業開展合作;培訓本行業經營管理和創新性人才;制定本行業自律性規定。
第二,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人才交流、公開招聘和保留市場人才相應的薪金水平等,鼓勵、選擇一批有實務操作經驗的人員充實監管隊伍,提高監管隊伍的水平。
第三,一些金融監管政策、措施的出臺,應廣泛征求業內人士、相關監管部門、包括律師等中介機構的意見,多聽取有實務操作經驗人士的意見,力避決策的失誤。
完善金融創新的審查制度,提高金融創新的鼓勵效率。要加快和鼓勵金融領域創新,必須提高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對每一類金融機構、金融組織和金融業務、金融工具的創新,一定要有規范的審批程序和要求,要有規范的逐項申報材料要求。
同時,監管部門對被監管部門的業務申請報告,應該要有基本的判斷標準,要有明確的答復內容和時間限制,要建立真正的受人監督的問責制。防止個別工作人員、個別領導審批無制度約束,防止創新領域中的工作拖拉和腐敗行為。
為此,監管部門必須依法行政,必須公開政務信息,必須制度上網,以利于形成創新工作的市場正確預期。經查閱、研究四大金融監管部門網站,目前公開的監管規章與制度,盡管人民銀行有457條、銀監會有3條、證監會有495條、保監會有39條,制度不算少,但這些文件和條款與監管部門實際監管時所依據的根據有些相去甚遠,有些條款內容已過時,有些條款之間有矛盾,有些條款內容缺乏操作性,具體經辦時,仍經常出現要求金融機構不斷派人赴京“當面匯報”的不正常現象。
另外,鑒于當前的金融創新甚為活躍,其中不少為跨行業創新產品,涉及若干監管部門,起草文件時部門間會簽時間長,互相扯皮多,文件轉送慢。
為此,建議在三個監管部門和央行季度聯席會議下面常設司局級負責人業務協調小組。當某一監管部門受理一個金融機構創新報告后,若報告內容涉及其他監管部門,按事先約定的制度,必須無條件地立即共同磋商,最多在15個工作日內提出可操作性制度意見供決策參考,以提高鼓勵金融創新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