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將建立和完善10項制度,推出23項司法為民新舉措。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說,建立和完善10項制度包括:
1.辦理申訴來信來訪工作制度;
2.案件審判流程管理制度;
3.民事、行政訴訟指導制度;
4.民事訴訟風險提示制度;
5.人民法院開庭便民制度;
6.方便人民群眾旁聽庭審制度;
7.司法解釋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通報備案制度;
8.審判庭庭長、副庭長崗位職責制度;
9.法官廉政談話制度;
10.法官職業保障制度。
23項新舉措則致力于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這23項具體措施包括:
1.認真做好群眾申訴來信來訪工作,限時回復人民群眾申訴來信來訪;
2.對申訴來信來訪進行摘報,及時反映和解決群眾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
3.加強申訴來訪場所的硬件建設,改善申訴接訪條件;
4.依法及時審查申訴和再審請求,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立案;
5.最高人民法院在9月底之前將積案清理完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在11月底之前將積案清理完畢;
6.實行繁簡分流機制,依法適用簡易程序,減輕涉訴群眾訴累;
7.加強訴訟調解工作,提高訴訟調解結案率;
8.推進人民法院開庭便民建設,通過巡回流動辦案等方式審理涉及消費者、旅游者權益糾紛案件,就地立案、就地審理,當即調解、當庭結案;
9.對涉訴群眾在民事、行政訴訟中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以及申請執行等訴訟行為進行指導,使群眾正確掌握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
10.向涉訴群眾提示訴訟請求不當、喪失訴訟時效、舉證超過時限、拒不執行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減少涉訴群眾不必要的損失;
11.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的正常行使,有罪則判,無罪放人,杜絕超期羈押現象;
12.對進城務工人員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案件,快立案,快審判,快執行,依法制裁職業中介機構的欺詐行為和用工單位拖欠工資的行為;
13.依法審理行政案件,為行政機關整治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行為提供司法保障;
14.擴大司法救助范圍,切實執行訴訟費的減、緩、免制度;
15.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依法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代理訴訟;
16.改革執行收費制度,形成既符合執行工作特點,又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執行收費制度;
17.培訓人民調解員,加強對人民調解組織的指導,提高人民調解的質量;
18.進一步加強少年法庭建設,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19.注重對家庭暴力引起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審理,加強婦女、兒童人身權益的保護;
20.加強對涉農案件的審理,依法制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打擊和制裁坑農、害農行為,保護農民權益;
21.對于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司法解釋,在發布前,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
22.方便人民群眾旁聽案件,公民持身份證可以旁聽法院公開審理的案件;
23.加強法官職業行為約束,規范法官和律師在訴訟活動中的關系,確保司法公正。

中國將進一步對外資銀行開放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
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2月11日之前,中國將進一步對外資銀行開放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并開放濟南、福州、成都和重慶4個城市人民幣業務。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指出,銀監會將繼續堅持穩步推進對外開放的政策,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逐步開放各項人民幣業務、取消客戶對象限制和擴大開放地域;加快統一中、外資銀行業務審批標準和方式,體現國民待遇原則;公開外資銀行準人和監管的法律、法規和程序,提高監管透明度;鼓勵外資銀行通過參股中資銀行等方式更廣泛地參與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開放。
據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監管當局新批準37家上海、深圳、天津、大連、廣州和青島的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批準12家外資銀行在華開辦網上銀行業務;批準5家外資銀行分行開辦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托管業務;近一半的外資銀行可以從事對各類客戶的全面外匯業務。
截至今年7月末,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性機構184家,其中:外國銀行分行151家,外資法人機構16家,代表處211家。
高法高檢新定七宗罪
新增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和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
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布七項新確立的罪名。包括:走私廢物罪,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制品罪,非法收購、運輸盜伐、濫伐的林木罪,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等,這些罪名從公布之日起施行。
背景
我國幾次主要罪名沿革
為刑法中具體的犯罪行為確定罪名,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行使正常的解釋刑法、執行刑法的權力,便于各地統一運用刑法。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次罪名確定工作:
●上世紀50年代我國還沒有《刑法》,各地依據政策和有關法規進行定罪量刑,當時高級法院曾對罪名做過統一工作。
●1979年我國制定《刑法》,許多犯罪卻沒有確立罪名。不久,高法依據《刑法》,對罪名進行了詳細的劃分。但是以后又有許多特別刑法和附屬刑法出現,司法機關對罪名也沒有再梳理過。
●1997年新《刑法》實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各自制定一套罪名解釋,內容相差不大。
●隨著《刑法》不斷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02年3月15日制定《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針對《刑法》修正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自制定的罪名解釋,又公布了一些罪名。
●這次確立七項新罪名,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所列具體犯罪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