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越
對立窯水泥的淘汰是關系到保護資源和環境及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各級政府都應高度重視此問題,行政、環保、金融等部門應將這一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強調重視保護資源
從我們接觸的企業和項目看,有多年旋窯水泥生產歷史的企業大多重視資源保護,對石灰石礦山的開采設計比較合理。而一些擬建大型生產線的立窯企業,往往不重視礦山資源,在資源還沒有探明或運輸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就開工建設生產線。有的根本不打算對礦山做任何投入,僅依靠民工開采。
作為立窯企業,礦山靠民采雖造成資源的浪費,但基本可滿足生產。而百萬噸級的大中型水泥企業,如果礦山全部依靠民采,不做礦山設計和指導生產,將造成更嚴重的資源浪費,且正常、穩定的生產也難保障。在這方面,國家產業政策應嚴格要求,對資源浪費的企業課以重稅。
加強引導合理布局
國家在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應注意加強對民營企業引導、管理和監督檢查,使其能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引導企業重視對競爭力的研究,引導企業對于大中型水泥熟料基地的布點建設。
要適當考慮區域平衡,應在資源豐富、運輸條件較好、生產費用較低的地區建設。探討在政策上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勵大企業對小企業的兼并和改造。
強調水泥工廠的合理壽命期,目前一些企業的發展熱情高漲,但在建設的思路上存在著短期行為,不考慮資源的長期、有效、合理利用,在設備選型上也往往從短期效益考慮。a國家在宏觀管理應引導企業要量力而行,發展要有后勁,盡量避免和減少短期行為。在項目建設上應注意對節能技術和設備的應用,不應只一味地追求建設速度,應有合理的建設周期,以保證設備在工廠的壽命周期內得到良好的運轉。
鼓勵大企業發展
積極支持大企業的發展,發展與重組相結合,尤其對是那些有實力跨地區發展,能夠在整合中國水泥工業方面起到一定促進作用的企業應積極扶植,對于此類大型企業集團,應鼓勵企業制定發展的戰略規劃,企業的發展規劃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并納入國家的發展框架。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地區規模較小的生產線布局較集中。針對此問題,除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建立預警系統,經常通報情況,發布指導性信息外,建議可考慮通過調整貸款利率和稅收政策來遏制此類情況的發生。
對于那些對資源不重視,無規劃濫采亂挖、采富棄貧、資源浪費嚴重的企業征收懲罰性稅收。對于規模不夠經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項目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稅,提高銀行貸款利率等,增加其投資、融資成本,使其缺乏競爭力。
制定統一公平的標準
我國對水泥企業的環保要求,標準不統一,新窯型標準高,老窯型標準低,在當前水泥工業的發展以調整結構為目的,且水泥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建議盡快采取統一標準,將不合格的企業淘汰出局。
水泥是工程中使用的中間產品,建筑應用標準直接影響水泥的消費品種和質量。目前許多能生產高標號水泥大企業,在實際生產中高標號的一般只占20%左右,甚至更少,其原因是市場沒有需求。
研究表明,同標號的立窯水泥和旋窯水泥對建筑的使用壽命有很大差距,但由于我國除在很重要的工程上,對此沒有要求,這也在客觀上給了立窯水泥不小的生存空間。
建議修改水泥統計口徑
鑒于水泥越來越多地摻加混合材,摻加的比例不等,容易引起統計上的混亂,因此建議以熟料的產能為統計基礎。
由于水泥工業生產的特性,水泥生產可消納一定數量的工業甚至生活廢物。此技術在國外早已成熟應用多年,有人稱之為工業生產的“肺”。它不僅是消納,而且部分還可作為原料或補充燃料,對其應用,可降低工廠成本。
實際上,這一技術已較成熟,關鍵在于需要各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在產生廢物和消納廢物之間需要相關機構對其進行分撿、處理及運輸。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來促進其實施,這是充分利用資源、變廢為寶、促進環境保護,推動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