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 鋒
“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經被解除,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正在或將要顯現。受疫情影響,一些地區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一些嚴重受損的行業可能會出現行業性虧損,一些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可能會下降,這單純依靠自身力量難以恢復。筆者認為,從整體看,疫情的影響要到9月份才有可能全面恢復,處于恢復之中的消費心理和企業家信心是脆弱的,建議在繼續保持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的同時,通過支持性結構政策對部分受損地區、受損行業和受損群體給予救助。
對旅游業的影響是即期的,波及的行業較多、恢復期較長
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早在3月份的入境旅游中就開始顯現,從4月份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疫情警告后,境外旅游全面陷入困境,境內旅游收入銳減。進入5月份,境內外旅游都陷入停頓狀態。1至5月份,北京市接待海外來京游客69.4萬人次,同比下降37.3%(一季度增長6.2%)。其中,4月份接待海外來京游客11.6萬人次,下降59.9%,5月份接待境外游客1.8萬人次,同比下降93.9%。
從6月下旬開始,隨著疫情逐步被控制,境內旅游開始恢復。預計經過3個月的恢復期,到9月份境內旅游能夠達到去年同期或略高的水平。境外旅游的恢復速度將明顯慢于境內旅游的恢復速度,預計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全面恢復。其中港澳同胞的內地旅游可能會與國內旅游同步恢復,臺灣同胞的內地旅游可能會介于兩者之間。由于旅游業的關聯性較強,旅游業收入的減少會直接對交通運輸、餐飲、商業、娛樂等服務行業產生不利影響,這些行業的恢復也會受到旅游業恢復進程的制約。
疫情對交通客運市場的影響和恢復時間存在著明顯差異
據統計,4月份全社會完成客運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9%,增幅比一季度下降12.1個百分點。5月份完成客運量同比下降40%以上,降幅比4月份擴大近35個百分點。疫情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業的客流量,對民航、鐵路、公路的影響從強到弱存在明顯差別。
民航客運從3月份開始已有所下降,4月份客運量同比下降25.7%,5月份航班班次繼續減少,客運量同比下降77.9%。受客運量銳減的影響,航空公司目前已出現較大數額的虧損,民航業整體出現支付困難,許多公司靠舉債維持。據測算,僅4-5月份,民航客運業就損失120億元左右。這其中以經營國際、港澳航線的國航、東航和南航三大集團公司為重。僅國航4-5月就削減航班達6700多個。6月中上旬以來,國內客運航線開始回升,達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航班數已經恢復到73%,但國際航線和港澳航線受境外旅游人數的影響,客流量約為上年同期的25%至30%。從民航客運市場的恢復情況看,國內航線旅客的恢復將快于國際和港澳航線;公商務客源恢復將快于旅游客源。預計第三、第四季度客運量逐步達到正常業務的80%和90%,全年民航業的損失將在210億元左右。
4月份鐵路客運量同比下降14.7%,5月份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2.5%。據測算,4-5月份鐵路客運收入損失32億元左右。隨著學生返校、農民工回流和全國疫情的解除,預計6-8月份將快速恢復,9月份以后有望全面恢復或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長。
4月份公路客運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2%,增幅比一季度分別下降11.5和12.9個百分點。公路客運量由于以中短途運輸為主,總體看,疫情對公路客運量的影響比對航空和鐵路的影響要小得多,預計7-8月份可全面恢復。
疫情對貨運市場的影響較小,并且主要表現在公路貨運市場上。民航和鐵路貨運量同比還有小幅增長。水上貨運由于與對外貿易存在著依存關系,疫情對外貿的滯后影響必將影響水上運輸,這一影響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顯現。
疫情對商業、餐飲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集中”上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4.3%,增幅比上月下降3.4個百分點,增幅之低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所沒有過的。疫情對商業和餐飲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太原等重點疫區的中心城市,并且主要集中在從4月下旬到5月下旬的一個月內。
疫情對商業的影響除體現上述“兩個集中”的特點之外,還主要集中在大型百貨商場,對以銷售食品和日用品為主的超市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大部分超市銷售額還不降反升。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對全國100家商場的調查統計,5月份前5天銷售額同比下降35.7%,6-11日同比下降24.4%,12-18日同比下降14%。到6月下旬,北京市以本市居民為目標客戶商場,其銷售額已基本恢復甚至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而以外地、外國游客為目標客戶的商場恢復得較慢??傮w看,7-8月將是北京市商業的全面恢復期,9月份有望恢復正常,并在第四季度開始呈現增長。其他地區的情況要明顯好于北京市的情況。
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比商業嚴重,但“兩個集中”仍是其主要特征。5月份以來,中國飯店業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0城市的調查顯示,餐飲業營業額下降80%以上。至5月中旬,北京、太原的餐飲業分別有近70%和50%停業。上海的餐飲業從4月20日至5月中旬營額下降60%左右。從5月下旬到6月中上旬,餐飲業營業額逐步回升,到6月底基本達到上年同期的水平。但是,在重點疫區,有相當部分中小型餐飲業因熬不過這一個月的“寒冬”而倒閉。
重點疫區的建筑項目工期拖后,房地產市場銷售不暢
由于我國建筑工人中,農民工占絕對比重。疫情發生后,由于過度恐慌,部分農民工返鄉,加之,材料供應的受阻以及一些職能部門辦公速度的放慢,使工程進度受到了影響。這其中又以北京、廣東等重點疫區最為嚴重。北京市有建筑工地3276個,民工64萬余人,發生疫情的工地和被隔離觀察的農民工雖然只占總數的3%和0.57%,但其影響較大。據我們調查,疫情大約影響工程進度2個月左右。
從4月下旬到5月下旬,由于房展會被迫推遲,電話營銷成為房地產市場推廣的主要方式,新樓盤受到明顯影響或延期推出,房地產市場的營銷陷入停頓。北京市4月下旬以后到售樓處看房的只有以往的1/4到1/3。上海市的高價房市場中由于有一半是外銷住宅,因疫情影響也陷入了停頓。疫情的發生還將對住宅的設計產生較大影響,住戶更加重視住宅的通風性和健康性,這種理念也將影響到二手房市場的銷售。房地產市場銷售減少,新開工和部分在建工程進度被延遲,加大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加之央行近期推出的房貸新政策,將加劇開發商資金周轉的困難,房地產市場的結構和數量將經歷一個較大的調整。
大多數企業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一些生產環節受阻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6月初所做的調查顯示,全國大多數行業都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和批發零售貿易業。調查顯示,在疫情對制造業的影響中,紡織、食品和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的沖擊較大,而石化、冶金、電子等行業所受的負面影響則相對較??;小型企業對疫情的敏感度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出口型企業受到的影響明顯高于非出口型企業。在國資委的一項調查中,接受調查的501家由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點大型企業中,65.5%的企業反映疫情對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不利影響。
調查顯示,疫情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進度,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訂貨、銷售、原材料采購、項目洽談和項目建設等環節產生較大影響,但對直接生產過程、企業投資決策的影響較小。由于部分企業銷售和出口受阻,產成品存貨大幅上升。5月末,產成品存貨超過2300億元,同比上升7.9%,升幅比上年同期和上月末分別高了7.1和4.9個百分點。疫情還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產生一定影響,其中對北京、廣東等重點疫區企業的影響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受此影響,企業貨款回收困難,4、5月末應收賬款同比分別增長11.1%和10.8%,是2000年以來從未有過的高增長。受疫情的影響,重點大型國有企業虧損額由降轉升,虧損額增加較多的行業包括交通、鐵路、電子等,交通運輸業的虧損額急劇增加。
疫情對少數受益行業也存在不利影響
醫藥行業、信息產業和交通運輸制造業在這次疫情發生期間是少數受益行業,這些行業的產量和企業收入在總體上有較大增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不容忽視的。
5月份,醫藥行業生產同比增長35.4%,列工業各行業增長速度之首,增速比上月加快13.5個百分點。但大多數中藥企業受益很少,利潤微薄。這是因為,疫情發生后,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大多數中藥企業受到中間商加價和政府限價的雙重影響,較高的生產成本無法轉嫁。一些醫藥行業的跨國公司對疫情做出了迅速反應,加緊生產對中國市場上急需的藥品、試劑,并加緊疫苗的研制。這對今后我國醫藥企業將形成較大的挑戰。
在非典流行期間,即使在疫區,汽車銷售仍然火爆,5月份全國轎車產量也增長了89.9%。但總體看,疫情對二季度轎車銷售的影響是負面的,5月份以來一些以公商務用車為主要目標的汽車品牌銷售疲軟,在5月份轎車銷量增長中有相當部分屬于提前消費,這會對以后的銷售產生不利影響。但在私人需求主導轎車市場的情況下,公商務用車的暫時萎縮不會影響市場發展的整體走勢,全年實現170萬輛的銷售規模還是可能的。
疫情發生期間,信息產業不僅延續了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態勢。1-4月,全國通信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7.2%,同比增幅高出1.9個百分點。4月份,全國光通信設備和電子計算機產量同比增長97.5%和95.7%,5月份通訊器材銷售增長63.3%。疫情推動了網上辦公、網上招商、網絡教學的開展,對信息網絡產品及網絡內容服務市場的需求膨脹??傮w看,今年信息產業收入的增長率將比上年增長17%左右,高于去年增長率3個百分點左右。這種快速發展對該領域投資的增長也將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的同時,重視硬件、輕視軟件的情況仍然存在,軟件的銷售不升反降。另外,在全部信息產品中,一些家電產品受到的影響較大,預計全年家電產品的銷售收入將下降8%。
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增速和外貿盈余將出現“雙下降”
大多數在華外資企業都明顯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據日本貿易振興會的調查,86%的在華日資企業受到SARS的影響。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的日本企業中有95%受到SARS的影響,部分日本企業為此還重新調整了對華投資戰略。疫情的爆發還使一系列計劃中的招商引資和產品推介活動被迫取消或推遲,這將對近期我國利用外資以及出口產生不利影響。預計引進外資增速將比去年明顯放慢,全年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將在550億美元左右。
疫情對我國產品出口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一些進口商以疫情為由對我國紡織品、農副產品的出口設置技術壁壘,要求出具無SARS病毒證明,一些到港商品也被拒收、退貨或收取高額強制檢疫費。二是訂單轉移。從4月24日開始,美國、歐盟等地的一些進口商已經停止從包括我國在內的疫情發生國簽訂名牌服裝進口加工合同,而轉向墨西哥、印度等國。三是因疫情影響,新訂單被推遲。四是出口成本增加。一方面包括原料成本、運輸成本及商品檢驗檢疫成本等在內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一些國有外貿企業高價出售國外商品出口配額,加大了出口商的成本。此外,出口退稅的嚴重滯壓也造成了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出口后勁明顯不足。
貿易進口面臨的有利因素明顯高于出口,今年我國貿易出口增速會出現明顯下降。預計這種影響會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顯現出來。但滯后時間越長,留給我們的回旋余地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預計下半年出口壓力會非常大,增幅可能回落至10%,貿易盈余也會比上年明顯下降。
新增勞動力就業困難,短期失業人數增多
教育部統計,截止到6月中旬,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為47%。這意味著全國212萬畢業生中可能有110萬人初次就業存在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既有總量方面的問題,又有結構性問題,疫情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中斷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見面機會、一些單位推遲用人計劃上。近幾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長,但經濟快速增長并未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就業彈性呈現下降趨勢。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一些對技能和知識要求較低的社會服務領域,吸納的就業人員主要以城鎮下崗人員和農民工為主。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失業人口出現低齡化傾向。這一問題如果不能在短期內得到緩解,有可能影響到貧困家庭青年升學的積極性,農村地區的輟學率也可能會上升。
自主靈活就業是近年來就業增長一個主要渠道,中小企業、非公有經濟和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部門。吸納的對象主要是城鎮下崗人員和農民工,這對緩和社會矛盾、提高弱勢群體收入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受疫情的影響,這些部門中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臨時關閉,一些臨時工被辭退。按照前面的分析,如果這些行業在第三季度能夠全面恢復,大部分企業能夠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就業水平,那么短期失業的增加也就會轉化為收入的下降。
城鎮職工收入增長小幅下降,農民凈現金收入可能會減少
放假、減薪、裁員已經成為一些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應對疫情的主要措施。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顯示,疫情使北京的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居民服務、衛生等四大行業薪酬銳減,其中減幅20%以下的占21.3%,減幅在20%至39%間的占42.4%,減幅40%至59%的占25.5%,減幅在60%及以上的占10.8%。5月份,北京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117.4元,同比增長10.3%,比上月提高0.9個百分點。當月,北京農民的人均現金收入為381元,同比減少66元,降幅為14.8%。
但從全國看,農村居民凈現金收入將比北京地區的農民下降的幅度更大,甚至總量上會明顯減少。這主要是因為,城鎮居民收入受“企業不能在非典期間解雇員工,此間員工合同到期,企業不能立即解除合同”等政策的保護。相比之下,城市里的農民工或是臨時工,或是自謀職業,不屬于這些保護性政策之列。農民收入減少,還受這樣一些因素的影響:一是外出務工收入減少。2002年農民務工收入增加對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今年因疫情有800萬農民工返鄉,預計會損失400億元的勞動收入。二是農產品特別鮮活農產品價格下跌,畜產品和水產品消費減少,鄉鎮企業業績下滑。三是農產品出口受阻,使一些附加值較高的蔬菜、水果、畜產品和水產品出口受到較大的影響。四是來自農業部的消息,由于今年農村地區耗損大批人力防疫,嚴重影響糧食生產,預計全國夏糧總產約950億公斤,比去年減少生產35億公斤,減幅為3.5%。五是一些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農戶,因國內貨物運輸不暢影響產品的及時銷售,因此而遭受損失。受疫情影響,預計二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損失35元,同比減少4.5%左右,預計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同比可能只增長3%左右,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近3個百分點。
隨著疫情的解除,全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已經恢復正常,部分受損行業正在逐步得到恢復。但在疫情是否會在秋季爆發缺少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我們要高度警惕,加強防范。建議繼續保持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抓緊恢復消費者、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抓緊落實好已經出臺的對受損行業的各項救助措施,盡量減輕非典帶來的滯后影響,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