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峰
編者按:現行公路體制存在著企事不分、養管不分的問題。公路段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缺少制約機制,影響了養護效率的提高。組建養護中心是養管分離的第一步,逐步應將公路養護推向市場,最終實現招標養護。
陜西旬陽公路段承擔了168.7公里養護任務,現有職工246人,離退休130人,精簡遺屬人員51人。長期以來人員超編,經費不足,“人吃路”現象突出。近年來,為了走出困境,尋求突破,旬陽段積極推行養護機制改革,先后進行了聯路計酬責任制、路基路面分離養護、計件養護的嘗試。2002年,根據上級的要求實行養管分離,組建了養護中心推行承包養護,現就養護中心的運作情況調查如下:
組建養護中心實行配套改革
為了貫徹養管分離,逐步將養護生產推向市場的精神,旬陽段今年4月正式組建養護中心,掛牌運行,列養道路以合同形式承包給養護中心養護。養護中心設主任1人(由副段長兼任),技術管理員3人,下設14個道班。養護中心根據合同,制定了《養護中心管理細則》,養護中心人員組成實行了層層聘任,優化組合。中心主任聘技術管理員和各班班長,班長聘道工,落聘人員拿生活費或上工程。
為了配合這一改革,段機關也進行了第二輪競爭聘用,由段長、書記聘股長,再由股長聘股員,通過公開、擇優、競爭上崗,有兩人落聘待崗。上崗人員工資浮動30%,與月、季度工作掛勾,進行綜合考核后發放。同時,段上成立了通力公路工程公司,將機修班和富余人員分流到公司,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謀發展,今年通過參與市場競爭,已完成工程任務300萬元。
財務分灶吃飯實行合同管理
根據企業管理化的要求,段上通過合同將養護生產任務、技術指標、經費一次包給中心,中心建帳單獨核算,縣段對中心依據合同實施管理,不再直接插手具體的養護生產。中心有人員聘用權、收入分配權、生產指揮權、經費開支權,人事調配、考勤、工資發放統一由中心負責。經費一次包死,節約歸中心,超支不補,辦公用品、生產用車統一由辦公室安排,誰用記誰的帳。對于象水毀搶修突發性的工作,由縣段下發生產任務通知單,同時下達計量單價,不占包干經費。年終考核全面完成養護任務時,兌現中心獎勵工資,獎中心主任1800元;完成任務在90%以上不足100%時,不獎不罰;完成任務在80%以下時,罰中心主任1800元。同時,養護中心與各班也簽訂了相應的養護合同。
加強養護巡查嚴格考核兌現
旬陽段在養護上采取了“三結合”的檢查方法,一是中心日常巡查,二是縣段生產股不定期抽查,三是縣段和中心聯合定期的月底考核檢查。日常巡查主要是檢查道工上路、安全、日常養護生產、內業、文明創建、下達計件任務。抽查是生產股根據合同和養護技術規范,對養護質量、安全生產、規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下達處理意見通知單,養護中心進行改進。月底考核檢查是對中心一個月的工作進行總體考核、評價和計量,為每月給中心兌現撥款提供依據。
養護中心內部實行“三計”考核,即計時、計量、計件三項考核。計時主要考核道工的出勤、上路情況。計量主要考核內業、水溝清理、路面清掃、公路設施養護以及30立方米以內的小塌方清除。計時和計量占道工工資的60%(稱為養護工資),要求出勤率100%,上路率達95%,請事假扣減當天的養護工資,曠工的扣減兩天的養護工資。清水溝、掃路按米折算,清塌方按立方折算,對未完成的路段按量扣減當月工資。計件主要指修補路面病害、清涵洞、加固路基、30立方米以上的塌方清理,占道工資的40%(稱為計件工資),根據需要月初下達計件數量和單價,做多少、算多少,兌現多少。
考核兌現是養護中心成敗的關鍵環節,縣段段長親自抓,每月組織中心、生產、行辦、路政、機械等相關人員進行月底檢查考核,檢查中下硬茬,嚴格按合同兌現。
新機制帶來新變化
由于旬陽段養護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養護生產者已不再是原先單純意義上的養路工,而變成了生產經營者,是合同權利與義務結合,從而帶來了觀念的變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1.職工觀念變了,過去“我是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理應照拿”的舊意識弱化了,市場風險意識增強了。今年養護中心除完成正常養護任務外,還主動承擔水毀擋墻修復任務2513立方米,以及外單位的工程責任缺陷限期路面、修復工作。
2.養護積極性提高了。過去安排生產任務各班總說自己多了。現在不同了,爭著搶著要計件任務,今年大型的水毀塌方,幾乎全是道工自己清除的。道工上路率比以前大大提高,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沒有了。
3.費用開支減少了。經費包干后,中心和道班都知道當家過日子了,能不用車、盡量不用車,能不開支的盡量不開支。同時各班還搞了一些創收,今年每公里的養護成本較上年減少1325元。
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道班作業分散,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機械,現在的道班養護就是鐵鏟+掃把+斗車,極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大道班養護里程長,道工走到工地未干活,又要下班了,生產效率難以提高。就現有的養護隊伍進入養護市場,沒有多少競爭力。
2.承包后職工經濟效益觀念增強了,但在應急搶險中存在討價還價問題,表態給錢后才干活,對搶險的靈活機動性有影響。
3.有個別落聘人員,既不愿拿生活費,又不愿上工程干活,形成新的上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