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龍 王海文 王 霞
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品貿易公司克服因“非典”疫情給外貿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開拓外貿新渠道,1月-4月份,外貿進出口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同比增長10%。1月-4月份,該公司完成進出口額5470萬元,其中出口創匯3950萬元。在持續增長的外貿形勢下,該公司不斷開辟新的外貿渠道,以外貿出口的增長帶動當地經濟發展。2003年3月,公司被白銀市授予“出口創匯先進企業”。
初出茅廬
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前身是甘肅銀光化工集團進出口貿易公司,成立于1998年。公司成立之初,利用自營進出口貿易權,以銀光公司生產的204產品及TDI產品、硝基二甲苯等軍民產品積極開展外貿業務,并于2000年,將甘肅銀光化工集團公司生產的204產品打入日本、韓國市場,首次實現了銀光公司的民品向國際市場的挺進。連續幾年來,該公司出口204產品一萬余噸,為銀光公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拓展渠道
2002年9月,甘肅銀光化工集團進出品貿易公司與中國北化進出口貿易公司聯合組建成立了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與中國北化公司的聯合,使正在茁壯成長的甘肅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如虎添翼,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實力。組建后的新公司于2002年12月,將銀光生產的TDI產品推向法國等歐洲市場,實現了國產TDI產品的首次出口,從而在國際上打出了TDI的中國制造。
2003年1月,新公司取得了流通領域的進出口貿易權,使經營外貿進出口業務的權限全面拓展。擁有流通領域進出口權的甘肅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立足全球,著眼長遠,以寬廣的胸襟,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他人,重新審視國際市場。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和與2003年隨之而來的“非典”疫情,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在面臨更多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更加復雜多變的挑戰。
面對機遇挑戰,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適時調整外貿策略,著手開拓進出口外貿新渠道。
真誠合作
北國的春天是寒冷的,但寒冷的早春畢竟是春天。春天帶給萬物以生機,帶給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以新的發展機遇。
正當中華大地沉浸在喜迎春節的節日氛圍中時,一筆總額達1300萬元的代理進口合同進入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業務;然而在誘人的利潤回報中,又裹攜著令人擔憂的風險。伴隨2003年春節而來的這筆新業務,是一個機遇與風險共存的挑戰。
提起這份合同的履行及其后來發生的波折,總經理黃旭東仍顯得格外興奮:“200萬、400萬,合同前兩筆款項如期履行;800萬,第三筆款項即將履行之際,甲方突然提出有了資金困難,要求墊資。800萬,這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但是……”
800萬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與一條多年苦心經營起來的外貿渠道相比,這里卻另有深意。
“為了今后的發展,為了開辟新的外貿渠道,合同必須履行,這是企業的信譽……”為了保持多年建立起來的外貿渠道暢通,總經理黃旭東與全體員工在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拍板定奪,使1300萬元的合同最終如期履行。然而,正是由于這份合同的墊資履行,使甲方度過了一時的困難,并從困境中奮起。甲方對甘肅北化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坦誠合作而感動,在合同履行的當日,即將所墊資金及代理費用一并打入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帳戶。
在發展別人中發展自己
完成2003年首筆外貿業務后,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乘勝前進,不斷開辟外貿新渠道。該公司通過互聯網,了解到了韓、日市場的硅鐵需求,公司立即組織員工就地展開調研,不日便聯系到了周圍幾家硅鐵生產廠家,而其中產量較大的一家私營硅鐵公司,由于流動資金匱乏,生產難以為繼。經過充分調研后,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提出在發展別人中發展自己的策略,立即投資120萬元,用于該硅鐵公司生產線改造。有了改造資金,這一私企在搶時間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后,源源不斷向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供給貨源,成為甘肅北化銀光公司此后硅鐵貿易中心忠實伙伴。有了這些公司的參予,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1月-4月份的硅鐵貿易額達2900余萬元,而2003全年定單已突破6000萬元。
隨著一筆又一筆外貿業務的順利履約,甘肅北化銀光進出口貿易公司又開始籌劃新外貿業務,謀劃開拓新的外貿渠道。
目前,該公司以當地的“隴貨精品”及土特產為依托,著手開辟第三條和第四條外貿渠道。公司已經從一個只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集化工、石油、建材、冶金等商品的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進出口公司。根據已簽定的外貿合同,該公司2003年出口創匯可突破500萬美元。
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外貿企業,在短短的幾個春秋之內,進出口額尤其是出口創匯額連年翻番,到2002年,其出口創匯額位于甘肅省前茅。經過連續幾年在國際市場中的摸爬滾打,一個初具規模的進出口貿易公司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閃耀在祖國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