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慶民
一、FDI對中國企業出口競爭力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資(FDl)對于提高受資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的影響一般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產生于大多數出口導向型跨國公司,它們在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中占相當大的份額。另外,跨國公司通過與當地企業建立后向關聯,當地企業因此而成為間接出口商。間接影響源于當地企業設法模仿出口導向型跨國公司的生產沉程和技術,雇傭它們培訓過的員工而產生的外部溢出效應。無論是初級產品、服務產品還是制成品,跨國公司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許多國家來說,由于自然資源可獲得性是發展中國家的惟一比較優勢,初級產品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主流產品。跨國公司不但能夠促進發展中初級產品的出口,還可以幫助它們將初級產品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移動。對于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在當今國際貿易中不具活力,但以資源密集型為基礎的新型產業正在不斷出現。跨國公司在這些產業中通過參與其價值鏈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有助于使傳統的資源密集型行業逐漸演變成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品。
對于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來說,服務業逐漸成為出口導向型行業,而且增長潛力巨大,跨國公司對服務業的投資不斷增強。
FDI在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構成中作用最為顯著的是制造業,這種作用各國表現不一。在發達國家,外資企業的份額在整個制造業的出口比重差異較大,有的比重{艮低,有的比重卻很高。在發展中國家,外資企業所占份額超過了1/3。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中國家外資企業出口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二。我國入世后,面臨的FDI的發展趨勢
我國入世后,一些對吸引外資的相關承諾是最長在5年內需要兌現的,所以在這幾年內,受這些承諾的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
首先,外資流入會有較大幅度增加。我國加入WT0后將開放四個新的投資領域,而這些領域在全球范圍內也剛起步。目前外資在我國這些領域中的投資很少或幾乎沒有,而且所需要的投入也很多,因此對外資的吸引力極大。由于我國承諾給予工業品完全貿易權和分銷權,在汽車、電子、化學行業的“市場尋求型”外商投資會有較大的調整,對于一般性銷售和貿易型外商直接投資也會較大幅度增加。另外,我國投資環境的大大改善,使我們擁有了吸引外資的優勢,外資在進行區位選擇時,更傾向于對我國投資。
其次,已進入的外商直接投資會作相應調整。現有外商直接投資的特點大都是屬于“市場尋求型”投資。“入世”后,我國取;肖或大幅度削減現在的關稅,這樣產品直接出口會替代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資;而對于一些投資規模不大的中小型外資企業來講,可能由于競爭力有限而退出競爭,這種退出會導致外商直接投資數額減少。但也會存在另一種情況:已經進入中國的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將會加大投資力度,提高現有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品檔次,以便在祈的強強競爭環境下爭取更加主動的地位;想來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則會在充分考察中國吸引外資的現狀后,做出大舉進攻、角逐中國市場的決策。因此,這種調整會使外商直接投資大規模擴張,而且這種擴張應該是主流。所以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歐、美等發達國家及日本的外資流入會較大,而港奧臺投資可能會呈下降趨勢。
第三,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在短期內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雖然我國利用外資有明確的產業導向,但是我們的發展方向與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方向有時并不完全一致。跨國公司選擇在華投資有其自己的目標。
三.利用FDI提高企業競爭力應采取的策略
加入WT0后,涌入的外資越來越多,這對我國加強現代化建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為了保擴投資國的積極性和提高我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應該采取相應的策略。
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由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方面構成。法律是投資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它對外資進入是一個重要的約束,也是一個強有力的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投資方面已同50多個國家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同30多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法律框架基本設定,但還存在著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因此,我們在投資環境完善方面,應切實加強完善法律投資環境。完善的投資環境,對于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和提高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都有益處。
要進一步發揮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外資投向,不斷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的優化。要根據發展形勢和需要及時調整和公布我國產業發展目錄,并據此制定相應的政策。同時還要注意與國家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相互協調,比如貨幣政策、環保政策、西部開發戰略以及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的政策等等。跨國公司是當今世界先進技術的主要供應來源,應鼓勵他們來華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這樣可以逐步改變過去利用外資過程中出現的企業規模小、技術層次低的現象。同時要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對利用外資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在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前提下,應對外資實行擇優利用的方針,注重引入外資的結構、質量、效益。應該建立起以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的政策調節機制。
要鼓勵跨國公司轉讓關鍵技術或核心技術。對能夠提供關鍵技術的外商投資項目實行減稅和利息補貼支持;運用加速折舊、適當降低所得稅等措施鼓勵外資企業使用更復雜的技術,或提升在我國所從事的技術研發;對提供新產品、新工藝的外資項目優先提供政府采購合同。同時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以低于市場價格提供土地、建筑、電訊、運輸、電力等基礎設施;免征資本品、設備、原材料等的進口稅;為開發新技術或提高質量控制的培訓提供服務幫助。
為與跨國公司抗衡,組建企業集團不失為明智之舉,應“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企業集團”,這種強強聯合的形式可將多種優勢有力地結合在一起。可以集中國內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區位優勢,以及各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人才優勢。也可嘗試建立戰略聯盟。所謂戰略聯盟,是指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圍繞某一戰略目標建立取長補短、優勢疊加的合作關系。具體形式有:聯合研究、聯合開發、聯合營銷和互授特許權等。通過這種方式,使競爭對手之間化干戈為玉帛,共同前進,使雙方市場競爭力均得到提高。我國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可以采取國內企業之間,也可以采取國內外企業之間的形式。
加強企業的技術學習能力。以提供廉價基s出設施和營銷技術咨詢服務等措施,激勵跨國公司與內資企業建立分包商或供應商的關系,以實現跨國公司對內資企業的人員培訓和技術轉讓;運用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辦企業;在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獎勵計劃,對有重大突破的技術創新項目實行重獎;建立政府與企業合作辦學的職業技術培訓體系,主要任務是為制造業提供工程、技術和技能的再教育;鼓勵大學、科研機構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在一些有條件的大學建立企業出資、為企業科研服務的技術開發機構。
我國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資的走勢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針對這些新的變化和以前存在的問題,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我們要采取上述有效的措施,在保證外資進入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外資的投資方向和范圍,以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為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