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琴 霍 炬
目前我國企業對員工離職成本的估計僅僅停留在顯性成本方面,而忽視了由于員工離職帶來 的隱性成本,事實上隱性成本在離職總成本中占絕大部分。
在當今我國的企業界,呈現出一種"快餐式"的雇傭方式。即企業員工離職與企業招聘頻繁 交替進行。由于我國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明顯的供給大于需求的形勢,而且供給后備又十分充 足。所以,對于越來越高的員工離職率,不少管理者并不在意或未給予足夠重視,但是調查 研究表明,企業員工離職的成本是不容忽視的。本文就員工離職帶來的隱性成本進行歸類與 闡述。
一、員工離職前的低效率帶來的成本。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看,員工離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在企業中員工感到 自我需要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價值在企業中得不到公正評價(主要是與社會或同 行業相比),他就會感到不公平。對于這兩個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企業若不能采取積極 有效的措施進行疏導,都會導致員工對現有工作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的降低,甚至產生消極怠工的傾向,最終會使這些員工尋求可能獲得滿足的機會。從積極性降低到員工離職這一期間,員工工作的低效率影響企業的直接利益,因此也必然形成一種不容忽視的成本。
二、對其他在職員工的影響而產生的成本。任何企業內部都存在員工之間正 式和非正式相互交流和合作。員工離職會給企業內部人際交流產生消極影響。如果離職者是一個非正式團體的主要成員,即他在團隊工作或人際交流網絡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者說一個工作團體由于他的存在,才更具有凝聚力或高級團隊工作績效和其中個體的高效率,那么這類核心員工的離職必然會導致該團隊工作效率的下降。若出現很高的團隊隊員離職率,則可能進一步阻礙團隊凝聚力的形成。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員工離職對其他在崗人員的情緒以及工作態度產生消極影響,還有可能提示他們還存在其它的選擇機會,從而啟動更大范圍的員工離職。
三、無形的人力資本流失帶來的損失。企業在出現員工離職時,往往并沒有考慮離職員工個體自身的特點,而僅僅考慮該員工所在崗位本有的特點。但事實上有一些高績效員工,他們不僅只對本職工作做出貢獻,而且他們的高績效以及這些員工個體本身的魅力,對周圍員工產生了正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企業的整體效益做出更大的貢獻。有調查顯示,目前IT企業內,一個高績效人才的流失,所產生的各種成本總和平均為其年薪的一至二倍。其中絕大部分就是隱性成本。與之相對應的要選拔同樣績效的員工,要發生人的重置成本,這與崗位重置成本并不是等價的。如果具有特殊技能或在原崗位占有重要地位,這種成本損失的影響常常會延續到接替其職位的新員工能否充分勝任其工作崗位。
此外,由于離職者和替換者人力資本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流失高質量的人才或流出具有很大潛力的員工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將是長期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企業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受到限制,甚至打擊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積極性,這明顯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四、職位空缺階段及替補員工適應期的低效率造成的損失。職位空缺階段的 成本主要是指一些重要職位員工的離職,可能導致企業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很難找到一個更適合的人來填補空缺。例如在一個項目進行的關鍵階段,項目總工離職,此時就很難馬上找到能妥善接管該項目的員工。這將使得該工程在短時間無法取得進展,甚至影響到項目的整體效益。當企業通過招聘或其它渠道為空缺崗位選拔新員工時,由于不同行業,即使是同一行業的企業也各有特色。工作程序、工作環境、工作技能的專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同一個崗位,不同的企業也會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新的員工除了接受必要的上崗培訓外,還得在實踐中逐漸熟悉和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工作崗位。在這一適應過程中,與該崗位原有員工相比,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效率。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企業,要面對一種新的企業文化,只有真正適應以及融入這種企業文化中,才有可能使個人發揮最大潛力,實現工作的高效率。而要真正融入新的企業文化,也必然需要時間。在這一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個體的低效率。對于一些較高職位或很有影響力的員工的離職,新的替代員工更需要長期適應周圍的軟環境。
五、企業技術或商業機密流失可能帶來的損失。對于企業中一些中高層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如果他們掌握著企業核心技術機密或商業機密,離職后如果加入到競爭對手企業中去,則必然造成技術或市場機密的流失。盡管一些專家提出競業避止的方式來避免出現上述現象,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我們對人才的約束機制并非十分健全,所以必然存在技術和商業機密流失的可能性,從而給企業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
由于以上幾個方面的隱性成本目前都難以量化,沒有一個公認的對員工隱性成本進行評價的程序,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對這些成本因素的忽略。在人力資源會計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也將逐漸探索一些能使這些因素量化的成本計量模式,從而更好地估計人力資源的價值,也促使企業更加珍惜人力資本。但企業也應逐步認識到這些隱性成本存在的客觀性,對這些隱性成本做出相應的估計,從而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減少由于員工離職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