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長勝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的需要,我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 業"走出去",進一步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競爭。我國企業在國外投資辦廠,從事 跨國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國企業能否取得跨國經營的成功,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消 除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給企業管理帶來的不利影響。
美國學者亨廷頓在其著作《文明的沖突》中闡明,未來社會的主要沖突,是不同文化所孕育 的不同文明的沖突。企業的跨國經營也很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政治、經濟、個 人信仰、價值觀等的不同,產生矛盾和沖突。如今我國許多企業集團在國外建立了跨國集團 ,我們企業的管理人才應該了解東道國的文化價值觀,對東道國的企業文化有一個充分的認 識。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東道國文化背景下人力資源的作用,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譬如 美國和日本作為當今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兩個經濟體,兩者又作為東西方兩個重要的國家,其 文化有著鮮明的各自不同的特點,從而也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企業文化。美國人大多數是歐洲 移民,具有創新、冒險精神和個人奮斗意識;美國人更多地信仰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崇拜 英雄主義。美國企業文化重視個人的價值,追求個人的發展,鼓勵每個員工自由地進行選擇 。日本人鄉土觀念比較強,家庭式的集團意識較為明顯。日本的企業文化十分重視培養員工 忠于企業的觀念,樹立集團主義精神,榮辱共存,使員工把忠于企業作為自己一切行為的基 本準則,牢固樹立"我是公司的一員"的觀念。美國的企業文化則帶有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 的色彩,企業與員工之間是契約關系,基本上是以物質利益為主要內容,而并不要求員工對 企業有精神上的依附和感情的寄托,員工和員工之間是單純的工作關系,彼此缺乏親密的情 感等等。
當我們的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如果不了解東道國的文化、價值觀,在進行企業的跨文化 經營時,就會導致文化沖突,不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而 造成文化沖突的原因有種族優越感、不恰當地運用管理習慣、不同的感性認識、溝通誤會、 文化態度等。發生文化沖突則會產生極度保守、溝通中斷、非理性反映。文化沖突是一種客 觀現象,誰都無法回避,也無法制止。正視這一點,我們才能在不同的文化結合點上,尋求 和創立一種雙方都能認同和接納的發揮兩種文化優勢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東道國人力資源 的作用,我們才能更好的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因此,在我國 的國際化企業的跨文化管理上,要采取以下
措施:
1文化融合,建立起共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價值觀。人們總是對自 己的 文化充滿自豪,視為正統。正如中國古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視國外為蠻夷荒蕪之地,而西方對東方文化所感到的神秘和不理解,都是視自己的文化為正 統的緣故。所以我們要對對方的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態度交流和溝通。在此基礎 上,找到兩種文化的結合點,發揮兩種文化的優勢,在企業內部逐步建立共同的價值觀。也 就是培養員工對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觀的認同感,從而發揮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力資源的作 用。
2積極培訓跨文化管理的人才。我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我 們將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而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 才的競爭。對于跨文化經營的企業而言,要進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必須依靠一批高素質的 管理人才。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積極有效的人力資源的培訓和開發,培養出優秀的管理人才, 去從事跨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人力資源進行跨文化開發培訓是解決文化差異,搞好跨 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通常來講,對人力資源進行跨文化的開發培訓應包括:(1 )對東道國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2)文化的敏感性、適應性的培訓;(3)語言培訓; (4)跨文化溝通及沖突處理能力的培養;(5)地區環境模擬等。
3人才的本土化戰略。本土化的實質是國際化企業把生產、營銷、管理、人事等經營 方面 全方位融入東道國經濟中的過程,也是承擔東道國公民責任,并將企業文化融入和植根于本 土文化的過程。人才的本土化,可以減少在不同文化間的融合過程因文化差異帶來的負面作 用,從而激發文化差異對組織效率的促進。人才的本土化也有利于國際化企業降低海外派遣 人員和跨國經營的高昂費用,從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4長期導向性??鐕洜I的企業要有一個長遠發展目標,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發展, 實現 企業自身的目標;另一方面為東道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努力實現一個雙贏的 局面。
總之,國際化企業進行積極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 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