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個月以前,黨的十六大,全面布置了新世紀前期的發展目標和各項具體任務,完成這些目標和任務,可使我國經濟更加繁榮,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進步,社會更加和諧,并進到世界上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十六大把政治體制改革提上議事日程,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可圈可點的一件大事。過去20年中,由于政治改革滯后,對經濟改革缺乏群眾性民主監督,從而引起尋租腐敗屢禁不止和兩極分化開始萌發。這種趨勢,是和社會主義不相容的。一個時期從南到北都在呼喚政治改革,確立民主法制秩序。民主法制是國家發展的必然取向,應當順勢推進。逆潮流而動,是沒有出路的。
二
《炎黃春秋》近兩期先后刊出李銳同志關于政治改革向中央的建議書和鐘沛璋同志《以俄為師得失探討》,兩篇文章都對以黨治國制度進行了評論,并就執政黨如何改善執政方式提出一些建議。這顯示了《炎黃春秋》與時俱進品格,值得稱贊。
輿論監督,是現代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項政治保障條件,黨和政府既要領導群眾,又要接受群眾監督,《炎黃春秋》作為媒體是做出貢獻的。它介紹一些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及其事跡,把一些被歪曲報道的重大事件,還原它們本來歷史面目,并辨明是非正誤,通過以史為鑒,體現了監督功效。這正是《炎黃春秋》的宗旨所在。
刊物是文化產品,表現為一篇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刊物,《炎黃春秋》主要是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并團聚了一批掌握史料的撰稿人。二者都是一種稀缺資源,值得格外珍貴。
《炎黃春秋》肩負上述歷史使命,社領導要不斷改進編審工作,每期要安排一、兩篇貼近國家發展形勢,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有分量的文章。還必須審時度勢,揚長避短,獨立自主,多謀善斷,收集信息,拓寬稿源,為刊物辦得更好打下基礎。
本人作為刊物顧問之一,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深表歉意。謹祝《炎黃春秋》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