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青弋江畔的涇縣翟村,懸崖陡壁之下有個清澈見底的深潭。潭東岸白沙細石成灘,蘆葦簇立,蘆葉蕭蕭。潭西岸怪石列聳,老樹古藤,山鳥喧鬧。有副對聯(lián)寫道:
山云蘢樹色,
鳥語和溪音。
水潭取名“桃花潭”,有一段詩壇趣事。據古書記載,唐代涇川人士汪倫寫信邀請大詩人李白來此漫游,說:“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赴約,可是到了這里既不見桃花,又沒有看到酒店。汪倫告知:“十里桃花者,十里之外有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指潭西有個酒店,主人姓萬。”李白聽后大笑不已。汪倫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為答謝主人的盛情接待,詩人臨行作《贈汪倫》一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傳世之作使桃花潭名揚四方,成了旅游勝地。潭旁建起了“踏歌古岸”樓閣,還有酌海樓和紀念李白的文昌閣。文昌閣建于清代乾隆年間,閣形仿照北京的天壇,閣內有“文光射斗”的巨匾和碑記。
汪倫,是何等人物?不料竟成為當今的一大疑案。李白在《過汪氏別業(yè)》中寫道:“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大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數枝石榴發(fā),一丈荷花開。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壘。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達五更,吳送瓊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遠海明,軒車且徘徊。更游龍?zhí)度ィ硎鬏Α!痹娭型嘎锻魝惸嗣撕朗浚c李白是詩文知交。但是,由于《辭源》、《辭海》之內僅簡略寫為“汪倫(唐)涇縣人”,令人莫知底細,而造成了一些誤會。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文中,誤稱汪倫是個農民,《中國文學史略稿》一書的作者也這樣說。接著,《唐宋絕句選注析》、《唐宋詩詞探勝》等書也都寫道:“據說是涇縣桃花潭的農民”、“是一位善釀酒的村民”。真是以訛傳訛,不知所以。近年黃拂麈在《汪倫何許人也》一文中,揭出了真相。他曾帶著疑問到安徽涇縣走訪,沿著桃花潭尋覓當年李白、汪倫的行蹤。終于在《涇縣志》與《汪氏宗譜》中發(fā)現了具有史料價值的記載:“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名士,與李青蓮(即李白)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為莫逆之交。開元天寶年間,公為涇縣令。”由此可知,汪倫曾任涇縣七品縣令,并不是“桃花潭的農民”,更扯不上什么“一個善釀酒的村民”了。(責任編輯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