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2日上午,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之同志,因常規性肺炎與世長辭了。享年剛好80歲,比我還小6歲。
他住院雖在“非典”時期,但卻是因普通的感冒轉成肺炎。若他住院時絕對休息靜養,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想是不至于轉為肺炎的。可是他卻沒有休息,趁著逃離日常生活瑣事、能集中思考的機會,反倒采取了完成他的寫作計劃的方式,終于引發了肺炎,戰斗到他最后的一息!
他留下的最后一篇遺作,是在醫院里寫的,寫的是他的老同事、在北平和談立過大功、在“文革”中被誣為“叛徒”“特務”而自殺的李炳泉同志(當時他們倆同時擔任新華社國際部副主任);同時他還醞釀著幾篇大文章的腹稿,其中包括有周恩來總理如何委曲求全、保護干部、艱難地支撐著國家民族形象的系統材料……
李慎之同志博古通今,他家和著名學者錢鐘書一家是世交,對于傳統的經、史、子、集他是頗有功底的。他又是燕京大學的高才生,會說一口漂亮的英語。50年代中期,作為新華社記者曾隨同周恩來總理參加過萬隆會議和日內瓦會議。右派平反以后,他就擔任著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兼領導美國研究所的職務,一直是處于我國外交路線的高參位置。
記得我與他相識是在胡宗南進攻延安時的1948年5月,太行新華社總部和陜北總社在河北平山高家莊會師的日子。我們曾同在一間大辦公室里呆過一些時候,以后便因我的工作調動以及眼睛失明而疏遠了。直到“文革”浩劫過去很久,人們都思索著怎樣才不至于犯像“文革”那樣嚴重的錯誤。對于黨內的所有路線斗爭、工作的偏差和失誤、領導人的功過是非等問題,我是困惑迷茫的,讀了李慎之的大作,說自秦、漢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專制主義(單說封建主義還是不夠的)的傳統。這個專制主義浸透在政、教、禮、俗各個方面。五四精神被中斷了,要重新來一次啟蒙運動。
有些歷史的邏輯是不可以文字游戲的形式逆轉的。為什么建國以后要把民主集中制解釋為“集中是目的,民主是手段”呢?!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精髓是生產關系的發展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為什么硬要把它批判為機械論,而生產關系要拔高時便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了主要矛盾了呢?!這些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以前我總是盲從,現在也有了一些個人獨立的看法。
我確實是個被啟蒙者。我和老伴準備送李慎之同志一副挽聯,沒有趕上社科院為他舉行的小型告別儀式,就抄在下面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上聯:
上下五千年,唯通達者振臂疾呼,重揚五四精神,速開民主!
下聯:
縱橫全世界,有明智士運籌帷幄,立足人本思想,強我中華。
橫批:真理在戰斗中永生
(作者系原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責任編輯趙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