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穿梭外交”力促朝核“六方會談”
11月16日,朝外務省發言人表示,朝鮮堅持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核問題,愿意考慮接受布什總統提出的書面安全保障,并愿對“同步原則”的表述作出調整,同時表示愿意放棄核計劃。其實,朝鮮核問題朝著令人鼓舞的方向發展與中國力促各方上桌談判的新一輪“穿梭外交”是分不開的。10月31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訪問朝鮮時,朝方表示原則同意繼續六方會談。11月7日,中國副外長王毅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及副防長沃爾福威茨會面,就第二次六方會談的日程進行了協商。11月9日至12日,戴秉國副外長訪問韓國,12日至16日又訪問了日本。應該說,是中國的“穿梭外交”促使朝核問題外交再度升溫。13日,俄副外長洛休科夫在莫斯科同朝駐俄大使樸義春就“六方會談”進行磋商。18日,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飛抵北京,繼續他東亞之行的第二站。這也是自8月第一輪六方會談結束以來,凱利首次就朝核問題訪問中日韓。另有消息稱,洛休科夫將在11月24日至25日訪問美國,同美國方面就向朝鮮提供安全保障等問題進行磋商。日本《朝日新聞》曾聲稱新一輪會談將在12月10日至13日舉行,但韓國總統資深安全顧問17日表示,會談有可能會在12月17日到18日舉行。
中國: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11月10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大使代表中國政府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煙控公約”是WHO今年5月21日主持制定的第一部國際公約,它對煙草及其制品的成分、包裝、廣告、促銷、贊助、價格和稅收等問題均作出明確規定。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和消費國,簽署該公約無疑對我國煙草業的各個環節都將產生全局性影響。其中關于煙草廣義性廣告的限制對我國煙草企業有最直接的影響,它使煙草行業本已狹窄的宣傳渠道進一步削弱。另外,煙盒包裝必須印有不少于1/3面積的吸煙警告以及必須向政府公開產品中的成分和施放物,都對企業是巨大的壓力。然而,“煙控公約”的鑒署畢竟以積極面為主,例如在限制跨國煙草貿易、打擊煙草走私和假煙制造等方面,對于深受走私和假煙之苦的我國煙草業來說,就是個利好消息。
中國西藏:反恐演練,未雨綢繆
11日14日,中國針對民族分裂集團,在西藏舉行代號為“喜馬拉雅03”的大規模反恐聯合演練。演練結合西藏反恐行動實際情況,以打擊達賴集團恐怖勢力為重點,針對設定的騷(暴)亂、挾持人質、爆炸、生化襲擊等恐怖襲擊事件進行。目前,境外達賴分裂主義集團在西方敵對勢力的慫恿、支持下,以暴力和非暴力兩手加緊對西藏進行分裂破壞活動。一方面,他們大肆渲染與我接觸商談;另一方面,加緊對西藏的滲透和暴力恐怖活動。為此,我們必須嚴陣以待,保持高度警惕。
日本:重新進入“兩黨制”時代?
11月10日,日本第43屆眾議院選舉揭曉,現任首相小泉所在的自民黨失去10個議席只獲得237席,靠執政三黨中其他兩黨公明黨、保守新黨的支援,才勉強維持三黨執政的尷尬局面。而民主黨則成了此次選舉最大的贏家,獲得177個議席,成了歷史上最大在野黨。為此,日本媒體驚呼,日本進入了“兩大政黨時代”。但分析人士認為,這并不同于從1955年到1993年的“兩黨制”。過去的兩大政黨是朝野分明、綱領迥異的自民黨和社會黨,是“保(守)革(新)對峙時代”。而今日掌握日本政治命運的卻是兩個政策接近的保守政黨。在野的民主黨在外交、安全領域的主張與自民黨沒有太大差別。在今年國會對“有事三法案”的投票中,民主黨也投了贊成票,這在戰后日本有關安保法案的表決中是破天荒的。隨著自民、民主兩黨控制的加強,日本這種走向軍事大國的步伐可能進一步加快。因此,這是“兩大保守政黨”壟斷日本政壇的時代。19日,小泉在第158屆特別國會上再次當選為日本首相。
格魯吉亞:選舉選出政治危機
11月16日,格魯吉亞反對派、由現議長布爾扎納澤領導的“布爾扎納澤民主派”一改不同當局對話的立場,同意同總統謝瓦爾德納澤進行對話。格魯吉亞自本月初議會選舉以來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反對派宣稱當局在議會選舉計票工作中存在“舞弊”而在首都第比利斯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要求承認政府黨團“為了新格魯吉亞”在選舉中失敗,并要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辭職。對此,謝氏一方面表示愿同反對派對話解決政治危機。另一方面加強對總統府等重要部門的安全警戒,甚至還從外地調來警察部隊加強首都的治安。此外,謝瓦爾德納澤還積極尋求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支持。謝瓦爾德納澤的使者、格魯吉亞阿扎爾自治共和國領導人阿巴希澤近日接連出訪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等國,同亞阿兩國領導人以及俄外長伊萬諾夫分別就格國內危機問題舉行會談。11月9日晚,謝氏與俄總統普京通電話,為和平解決格國內緊張局勢交換意見。
土耳其:兩座猶太教堂遭襲擊
11月15日上午,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兩座猶太教堂幾乎同時遭到自殺性汽車炸彈襲擊。至少造成23人死亡,受害者大約有一半是猶太人,另有300多人受傷。《阿拉伯耶路撒冷報》16日說,他們收到一份來自基地組織對這兩起爆炸事件負責的聲明。以色列在事發后,隨即發表徹底打擊恐怖主義的強硬聲明。16日,土耳其外長居爾會見到訪的以色列外長沙洛姆后發表講話說,對這兩座猶太教堂的襲擊就意味著對整個土耳其進行襲擊。土耳其是最早承認以色列的穆斯林國家之一,兩國在軍事上也有良好的合作。分析人士認為,基地組織將襲擊目標鎖定在猶太教堂,目的是要給土以合作設置障礙。其實,伊市的猶太教堂曾多次遭到過所謂“以色列”對手的襲擊。1986年,數名巴勒斯坦槍手就曾襲擊了內維沙洛姆教堂,造成22人死亡的慘劇。
美國:加速向伊當局移交權力
11月15日,美國占領當局與伊臨管會在巴格達達成一項有關政權移交的協議。根據協議,伊臨管會將在2004年6月底以前產生過渡政府以接管權力,并于2005年底以前完成制憲并選舉產生正式政府。這與10天前布什總統在美國“民主支持同盟”上堅持在伊打持久戰講話形成鮮明對比。的確,近期伊拉克的安全形勢嚴重惡化。美國直升機接連折翼,人員傷亡慘重,就連美國的忠實盟友意大利的駐伊憲兵部隊總部也遭到襲擊,造成至少18名士兵死亡,30名伊拉克人喪生。因此,美國必須調整對伊政策。但沒想到國際社會反應冷淡。法國外長德維爾潘明確表示:明年6月交權太晚;歐盟負責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認為,美國同意交權是迫于壓力的結果。俄外交部發言人雅科文科也指出,美國同伊臨管會簽署的移交政權協議無論是從伊拉克內部事務的角度,還是從國際法的角度來說都“不具備合法性”。因為該協議對聯合國的作用只字未提,而如果沒有聯合國的參與,伊拉克問題的解決將很難得到伊拉克人民的信任,并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真正認同。然而,美國此時是急需聯合國與盟國支持。17日,鮑威爾表示,美國希望聯合國在加快落實伊拉克權力移交計劃中發揮作用。當晚,他還會見北約前秘書長羅伯遜,試探著北約介入的可能性。然而,美國總統布什17日仍然強調,美國加快向伊移交權力并不意味著美國將在短期內離開伊拉克。
IAEA:對伊報告遭美質疑
目前,美國擺出一副對伊朗核問題死纏爛打的架勢。針對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1月10日向該機構理事會提交的一份秘密報告中提到伊朗過去“隱瞞了部分核活動”,違反對《核不擴散條約》的承諾的內容。美國立刻做出反應12日,美國負責武器控制和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博爾頓堅稱,伊朗為獲得敏感核能力進行大規模秘密項目實際上就是其核武器項目的一部分。既然IAEA的報告指出了伊朗已進行18年的否認和欺騙而且多次違反核承諾,卻又說沒有證據證明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這不合邏輯。當日,在美國訪問的以色列防長莫法茲也火上澆油稱,再過一年,伊朗就會獲得核武器。IAEA對此予以反駁,稱該機構理事會將在本月20日召開的IAEA理事會會議上討論這份報告。伊朗反應強烈。13日,伊朗駐IAEA代表薩利希警告說,理事會會議如果作出伊朗違反國際公約的結論并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將導致“無法估量的后果”,無益于爭端的“和平解決”。而在伊朗核問題上,歐洲的立場與美國迥然不同,17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稱,伊朗“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日本:自衛隊最大規模年度演習
11月7日至1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美軍在日本海、太平洋和東海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這是2003年度日本自衛隊舉行的最大規模軍事演習,也是日美兩國海上作戰力量的年度演習,主要為提高兩國海軍共同保衛日本實施軍事行動的海空作戰協調能力。這次演習規模空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80艘艦艇和170架飛機,其中包括可以同美軍共享數據鏈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霧島”號。參演的兵力有2.5萬人,占其總兵力的60%。美軍則以“小鷹”號航母戰斗群為主,參演兵力大約有8000人。與海上大規模演習相配合,兩國空軍還在關島舉行代號“對抗北”的空戰演習。至于“對抗”誰,日方表示:演習“沒有假想敵”。
越南:與美軍事交往迅速升溫
11月8日,越南國防部長范文茶應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邀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1975年越戰結束以來,越南國防部長的首次訪美。從而開創了越南最高軍事官員訪問美國的先例。分析人士認為,范文茶此次美國之行將著重就兩國關系,包括兩軍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排除越戰遺留爆炸物、尋找越戰美失蹤人員等交換意見。美越之間自1995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雙方軍事關系逐漸升溫。19日,美海軍“佩里”級護衛艦“范德格里夫特”號抵達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的越南港口,并訪問越南的西貢港,這是美軍艦在越戰后首次訪問越南,邁出了兩軍交流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