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最近被提升為“適于投資”的最低一級。
普京對寡頭和“家庭勢力”在選舉前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處理好車臣問題,防止車臣恐怖分子的襲擊,也將是普京大選前工作的重點之一。
于2003年12月7日進行。俄羅斯多數媒體認為:“這將是一場沒有多少懸念的競爭”,普京及其支持者勝券在握。那么普京占據了哪些有利因素,又有哪些棘手的問題等待著這位“鐵腕人物”呢?
經濟持續增長是主要得分點
2003年的俄羅斯經濟總體形勢是近幾年較好的。與去年同期相比,1月~8月國民生產總值增長6.6%,外貿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加23.7%。到9月5日,俄羅斯外匯儲備達620億美元。居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4%。2003年上半年外國對俄投資比2002年同期增長了51.3%。盧布持續堅挺,10月24日達到29.9盧布兌換1美元,突破了30盧布兌換1美元的大關。
著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10月8日提升了俄羅斯信用等級。盡管被提升后只處于“適于投資”的最低一級,但這是俄羅斯第一次上升到這一級別。俄羅斯各界人士一致認為,穆迪公司此次提升俄信用等級,是對其推行的經濟改革政策的肯定,也是對其投資環境改善的承認。
穩操政治力量整合主動權
2003年5月16日,普京在《國情咨文》中指出,“可以根據即將舉行的國家杜馬選舉結果,建立以議會多數派為依托的專業而高效的政府”。這番話絕對不是簡單說說而已,盡管普京給自己留了一定的余地,但這無疑是出言謹慎的普京政治計劃的一部分。面對俄羅斯政壇各派力量厲兵秣馬、合縱連橫、積極備戰選舉,普京悄悄地展開總統競選前準備,而且一招一式都有效務實。他對有可能打亂自己政治計劃的寡頭勢力堅決打壓,同時采取措施抑制家族勢力的政治影響力。
12月7日的杜馬選舉是2004年總統大選的前奏。到10月31日這一法定的申請競選俄國家杜馬的最后期限為止,俄一共有18個黨派和5個競選聯盟在這次選舉活動中心登記。俄國家杜馬由450名代表組成,其中一半由國家確定的地方選區各選舉一名,另外225個名額由得票率超過5%的各個參選政黨(或聯盟)依照各黨得票數多少按比例進行分配。根據民意調查基金會和全俄民意研究中心3月份以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這23個政黨和競選政治聯盟中,只有五個政黨有可能獲得超過5%法定支持率,它們是:政權黨“統一俄羅斯”為20%,俄羅斯共產黨為18%,自由民主黨為7%,右翼力量聯盟為6%,“亞博盧”為3%,而且自由民主黨、右翼力量聯盟和亞博盧的支持率始終在5%左右徘徊,如果這些黨派不聯合其他黨團,即使進入議會也很難發揮重要作用。
“統一俄羅斯”黨提出要在新一屆杜馬選舉中獲得300個席位,贏得議會多數,其目標無疑是要實現普京的多數派組閣的意愿。如果加上“人民代表”議員團和“俄羅斯地區”議員團的力量,以“統一俄羅斯黨”為核心的中派想要實現這一歷史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以俄羅斯共產黨為代表的左派因不斷受到當局和“政權黨”的打壓,加之內部自身矛盾和分歧,其政治影響有所下降,盡管民調顯示其支持率與“統一俄羅斯”相差無幾,但影響力總體呈下降趨勢。可以說,在現在的國家杜馬中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反對黨。
同時,普京對寡頭和“家族勢力”在選舉前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他堅決打壓那些與自己對著干的寡頭,將他們從政治領域中清除出去。普京在繼續尋求引渡藏身國外的古辛斯基和別列佐夫斯基的同時,對于其他試圖問鼎政治的寡頭也毫不手軟。2003年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俄羅斯首富、擁有83億美元資產的霍多爾科夫斯基,在杜馬選舉前一改其低調參政的作法,公開插手國家杜馬選舉,既出錢資助左翼反對派俄羅斯共產黨,也支持右翼反對派———右翼力量聯盟和亞博盧集團。面對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霍氏集團的參政、甚至主政的“野心”,普京和國家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的一段對話反映了他對此的看法。普京說:“我不喜歡監獄和手銬,但商界影響太大,有時侯也不得不采取這樣的手段。”
應當說,對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打擊,正是一個在合適的時間和條件下改革俄羅斯現存政治結構中積習(寡頭和家族勢力或明或暗地對政權進行干涉,使普京面臨巨大壓力)的機會。盡管普京與寡頭的斗爭還遠未結束,但普京無疑已在這場斗爭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他還會充分利用總統大選前的有利時機進一步“調理”俄羅斯的政治結構。
除了對那些懷有政治野心的寡頭進行打擊外,普京還積極在克里姆林宮內外培植自己的力量,進一步削弱家族勢力。10月30日,普京簽署命令,解除總統辦公廳主任沃洛申的職務,自此葉利欽“家族成員”全部淡出了克里姆林宮。隨后,普京安排自己的大學同學、法律專家梅德維杰夫為總統辦公廳的新主任,加上在位的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安全會議主席魯沙洛、外交部長伊戈爾·伊萬諾夫和聯邦安全總局局長帕特魯舍夫,普京把主要幕僚都換上了自己人。有報道稱,現在的克林姆林宮已經是“圣彼得堡幫”的天下了。普京之所以下決心打擊俄羅斯寡頭,除了國家總的經濟形勢看好,民眾的擁護以外,與來自強力部門助手們的鼎立支持是分不開的。
大選前的“煩心事”
首先,“石油美元”的負面效應可能會因為國際市場波動而在大選前顯現。由于美伊戰爭,以及戰后伊拉克局勢始終動蕩不安,2003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俄羅斯就好像撿了個“金元寶”。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在俄羅斯2003年1月~7月的出口商品中所占的份額高達60.5%;俄羅斯的固定資產投資為6721億盧布,其中石油等能源領域的投資就達3121億盧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46%;外國對俄投資的127億美元中,有大約31%是投在了能源和金屬原材料等領域。與此同時,輕工業等傳統“弱勢領域”的生產進一步下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經濟對能源等原材料的生產和出口依賴程度很大,能源等原材料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是其他領域所無法替代的,這就必然強化了原有經濟結構中不合理的因素,使得處在轉型期的俄羅斯經濟無法擺脫對原材料生產和出口的依賴,而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國民經濟向全面協調發展的市場經濟過渡的困難。而且,一旦出現國際市場原油需求不足或價格低迷,俄羅斯經濟的單一性和低水平性就會暴露出來,同時經濟領域的其他矛盾也會隨之而加劇,這對于想連任的普京來說決不是什么“利好消息”。
其次,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也威脅著俄政局的穩定。根據統計,與上年同期相比,在89個聯邦主體中,2003年1月~7月工業生產增長低于5%的有36個,而增長率在10%以上的只有20個,這些地區或集中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政治和經濟中心及其周圍,或集中于石油及能源原材料開采占優勢的聯邦區。固定資產投資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薩哈林州、秋明州等九個地區就占到了全俄投資總額的一半。境外投資更是體現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仍難了斷的車臣問題影響著普京政權的威望。雖然2003年3月23日經全民公決車臣通過了新憲法,10月5日由車臣公民直接選出了新的總統,但俄羅斯聯邦政府從2003年初以來推動政治解決車臣的步驟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車臣問題,相反一些惡性恐怖爆炸事件此起彼伏,屢屢震驚世界。此外,俄羅斯在車臣的八萬平叛軍隊幾乎每天都遭到車臣恐怖分子的襲擊,傷亡不斷。接連不斷的恐怖襲擊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俄羅斯國家杜馬和總統選舉前發生這類恐怖活動的可能性無法排除,這將不可避免會對俄羅斯政局穩定構成威脅。因此,處理好車臣問題,防止車臣恐怖分子的襲擊,也將是普京大選前工作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