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政策與外交的結合在9.11后被進一步強化,貿易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推行美式民主的重要一環,其作用大大加強了。事實上,9.11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美國是在按照安全和經濟結合的重要性排列其貿易日程。
5月9日,伊拉克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布什就宣布準備建立美國-中東自由貿易區。此前幾天,美國和新加坡的雙邊優惠貿易協議剛剛達成,而世界貿易組織則通過了歐盟提交的總額高達40億美元的對美產品制裁清單……這一系列事情看似紛雜,但它們都是圍繞布什政府的全球貿易戰略展開的。即:繼續推動多邊貿易自由化,但同時積極促成在區域、亞區域和雙邊范圍內就美國所關心的問題展開談判,試圖通過建立“樣板”將其逐步擴散,強調這是實現多邊自由化的現實手段;更多地使用貿易制裁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并要求談判對手給予“互惠”,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和保護。此外,貿易政策與外交的結合在9.11后也被進一步強化,貿易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推行美式民主的重要一環,其作用大大加強了。事實上,9.11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美國是在按照安全和經濟結合的重要性排列其貿易日程的先后順序。
在“游戲”的邊界,幾乎是美歐之間“兩個人的游戲”
美國從歐盟進口占其總進口的約20%,歐盟從美國進口占其總進口的約17%;歐盟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占美國全部的65%,美國在歐盟的直接投資占歐盟總額的17%。貿易和投資的領域集中在以資本和技術為顯著特點的飛機制造、化學、醫藥和電信等部門。
本來,美歐雙方進一步開放市場將有利于雙方的共同發展。有人曾經估算過,進一步開放將使雙方出口各年均增長480億美元左右,同時美對歐直接投資將增長19%,歐對美直接投資將增長15%。但對于如何推進自由化、最大化地實現自身利益,美歐卻是一對旗鼓相當的談判對手。正如人們常說的,矛盾發生在“邊界”,美歐在轉基因食品、競爭政策、稅收政策、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爭端反映的恰恰是,在“游戲”的邊界,幾乎是美歐之間“兩個人的游戲”。不過,雖然美歐貿易爭端被炒得如熱手的板栗,但實際數額只占美歐雙邊貿易的5%。這說明,爭端在很大程度上實際是一種雙方的討價還價,是迫使對方做出讓步和妥協的一種必要手段。
近年來,美歐內部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是造成美歐貿易摩擦的又一重要原因。美國對歐盟最大的不滿是歐盟對農業的高保護和支持。歐盟還把對農產品保護的做法與技術標準掛起鉤來。1998年,歐盟以保護消費者安全為由,暫時延緩了從美國進口轉基因玉米等農產品,歐盟的做法還導致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跟風”,對美國造成不小的傷害。美歐貿易戰從農業開始,越演越烈。一方面美國在指責歐盟,但另一方面,美國自己國內貿易保護的呼聲近年來也日漸高漲,相應地,美國政府也越來越多地采用保護做法進行報復和施壓,保護國內受全球化沖擊的行業和利益集團。
除了現實的利益沖突,在美歐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近年來美歐之間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分歧。這一對傳統的戰略伙伴之間似乎正在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多年來,歐盟一直對美國的單邊政策和治外法權表示不滿,而美國則把歐盟看做自我保護的強大壁壘,在不受歡迎的談判問題上搭美國的便車,卻又擺出一副“教皇”的姿態對美國指手畫腳。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雖然離實際貿易有一段距離,但是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貿易政策的方向。例如,歐美價值觀的沖突在環保和轉基因食品問題上都有所體現,而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響的。
現實利益的交融以及利益和意識形態的上分歧決定了,雖然美歐開放市場具有潛力,但現實中這一道路將一如既往地坎坷不平。可以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雙方將是更多地關注解決現有糾紛,而不是進一步開放。只能靠威懾和討價還價來尋求一種臨時妥協。
FTAA,“自由美洲之夢”何時圓

談判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是美國為眾多貿易計劃所采取的實際行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在實現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戰略上,美國采取的是“競爭性自由化”,即以雙邊和區域協議迫使更多談判對手因為害怕被排除在“優惠協議”之外而加入談判,從而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和開放。由于地理上的以及經濟依存的原因,拉美是美國推進這一行動的重要一環。美國已經成功地樹立了一個樣板——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美國的設想是,進一步把NAFTA往南推進。
建立FTAA的另一個現實考慮是 美國可以借此打開拉美這個經濟增長區的市場,為美國尋找到新興的市場,并從長期推進該地區的貿易和投資開放。拉美(包括墨西哥)現在已經占到美國對外出口的18%和進口的16%,占美國全部對外直接投資的13%。從1993年起,美國和拉美的貿易(除墨西哥)增長了50%,直接投資增長了30%。
此外,盡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維護拉美地區的安全、打擊毒品交易、保護環境以及在拉美推行美式民主也是美國建立FTAA的考慮。這一方面的涵義在9.11之后事實上是加強了。
美國推行FTAA的倡議也得到大多數拉美國家的支持。不僅因為這些國家依靠美國作為其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占到其對外商品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加入自由貿易區也是各國推動國內經濟改革,防止開倒車、提高全球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但到目前為止,FTAA的實際進展依然表現為美國在拉美簽署的若干分散的雙邊協議。拉美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以及200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后拉美國家也隨之遭受牽連,質疑了各國進一步開放的可行性,是阻礙FTAA進程的一個重要原因。拉美地區的左派思想也隨之興起。此外,美國政府對其農業和鋼鐵產業的保護也使拉美國家認為美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可以預計,雖然華盛頓表現了必要的推動FTAA的政治意愿,但是,只有在關系拉美實際利益的農產品、鋼鐵和紡織品的談判真正取得進展以后,FTAA才有可能獲得實質進展。
面對東亞合作,美國人的心理是矛盾的
東亞已經成為美國僅次于NAFTA的貿易伙伴,雙方貿易額占美國貿易總額的31%,而且增幅迅速。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投資也迅速增長。尤其在新興的IT和電信技術等領域,東亞成了美國重要的加工制造和投資基地,產業內貿易把東亞和美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美國國內經濟增長日益依靠對新興市場開拓的今天,東亞對美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當前美國在東亞的一個工作重點是推進和東盟(ASEAN)這個一體化程度較深的組織的經濟關系。近年來,東盟和美國的貿易增長十分迅速,東盟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美國對東盟出口是對華出口的兩倍,雙方直接投資也增長迅速。雖然9.11事件后,將東南亞作為第二反恐戰場是美國加強和東盟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進一步加強雙方經濟聯系、甚至向APEC擴展起碼是同樣重要的。
在這里,美國部署的頭兩步棋分別是和越南、新加坡達成的雙邊貿易協議。美國希望進而能推進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加入WTO。美國和新加坡雙邊貿易協議的側重則與美越協議明顯不同,主要是為了解決開放服務業、電子商務、知識產權和環保這些進一步開放所面臨的問題。新加坡已經是美國第十大雙邊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集中在電信、IT等新興部門。美國在新加坡的直接投資也日益增加,占其在東南亞投資的50%,很多公司把新加坡選做東南亞的地區總部。和新加坡這樣一個貿易自由化程度已經很高的國家簽訂雙邊協議對美國進一步開拓對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將以美新協議為基礎,和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進行談判,并最終達成和東盟(ASEAN)建立自由貿易區。
相比之下,美國在如何調整與整合與中國、韓國、日本的關系上則顯得行動遲緩。面對近幾年來東亞地區開展的一些經濟合作,美國除了暫時觀望外,其心理也是矛盾的。日本雖然是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國家安全上的同盟,但日本國內長期疲軟的經濟,以及如何在中國和日本這兩個貿易大國之間取得平衡,都為美國如何調整貿易戰略設置了不小的難題。
貿易自由,打開伊斯蘭保守世界的敲門磚

9.11之后,貿易自由作為民主和自由價值觀的一部分,與美國的安全和外交戰略再一次緊密聯系起來,被用作改造和打開伊斯蘭保守世界的敲門磚。美國政府認為,經濟發展了,自由和民主得以推行,對美國的仇恨就會減少。布什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倡議建立美國-中東自由貿易區時就多次提到“自由價值”。
美國的行動已經展開。準備以已經建立的美國和約旦、以色列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基礎,用十年的時間建立“美國-中東自由貿易區”。由于中東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有很大差別,美國的具體行動仍然是從多邊和雙邊同時入手。促使尚未加入WTO的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幫助正在談判加入WTO的國家進行改革和提供技術援助,并與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簽署貿易和投資框架協定,進而建立自由貿易區。目前美國正在積極與摩洛哥進行雙邊談判,希望于2003年完成并簽署協議。其他一些國家,如巴林、埃及也都表示出愿與美進行雙邊談判的興趣。美國和中東國家實際的貿易數額小得只具有象征意義,但貿易開放與一系列關聯政治、法律和經濟的改革相互推進,這說明,在貿易的背后,美國人打的實際是軍事和國家安全牌,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改造伊斯蘭世界的過程。
然而,不難想象,美國的這一構想能否實現則是充滿了變數。
布什訪非洲,意圖何在
盡管與非洲的貿易只占美國全部貿易總額的1%左右,而且70%的貿易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亞、安哥拉和加蓬共和國等有限的幾個國家,但缺少了非洲美國的全球貿易自由化戰略就是不完整的。由于歷史的原因,非洲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一直是歐洲。為了增強和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貿關系,在克林頓政府的推動下,2000年美國通過了“非洲發展和機會法案(AGOG)”,試圖以減免關稅和加工貿易等貿易優惠的方式,加強和非洲的貿易聯系。在AGOG的帶動下,美國和非洲的經貿關系確實增加了,貿易產品也從原來的石油和礦產品擴大到包括服裝、電信和交通設備的更多類別。盡管進出口總額還非常有限,但是近幾年,這些商品卻是全部貿易商品中增長最快的。從2000年到2002年,美國從非洲進口的交通設備增長了2.4倍,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也增長了44%。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美國和非洲最主要的貿易商品還依然是石油、礦產品等原料和農產品。2002年,石油占到美國從非洲進口的64%,石油、鉆石和農產品合計占據了美國從非洲進口的90%還多。美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占到其全部石油進口的13.5%。盡管目前這并不是美國進口石油最主要的來源,但是非洲探明石油儲量的增加,以及9.11后美國對從經過幾內亞灣直接進口石油的重視,都使非洲在美國石油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據估計,美國未來從非洲進口的石油將有可能大幅增加。這就使得布什總統在7月訪問非洲時,無論怎樣表白此行只為關注非洲的健康和發展,都難以令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