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也“先發制人”?
10月2日,俄羅斯國防部召開高級防務會議,總統普京與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發表重要講話。同日,國防部公布一份題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現代化學說》的文件。在講話及文件中,俄羅斯都借鑒美國提出了“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原則。俄羅斯“先發制人”,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呢?
鄭羽(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當時,會議并沒有明確提出“先發制人”是適合于常規武器,還是適合于核武器。但普京特別強調不排除核武器先發制人。輿論一出,西方反應較為強烈。于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出席北約國防部長會議時解釋說,主要是常規力量先發制人,核武器只是威懾力量。但即使這樣,還是受到西方的廣泛關注。畢竟俄羅斯還是一個軍事大國。其實,俄羅斯以前就有先發制人戰略,只不過沒有以這個概念提出而已。1992年,第一部俄羅斯軍事學說的基本原則就曾打算提出這一思想,但俄羅斯考慮到當時它向西方一邊倒,并沒有明顯的外部力量威脅,因此就放棄了這個提法。但同時提出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就放棄了戈爾巴喬夫當年的“三不主義”理論,即不先行采取軍事行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反擊敵人時不越過國界使用核武器。首先使用核武器也是有條件的。不對無核國家,不對參加核不擴散條約的國家。但是,如果無核國家同有核國家聯合對俄羅斯發動進攻,則俄羅斯可以使用核武器。這次提出的“先發制人”概念主要是借鑒了美國布什政府2002年7月提出的同名概念。俄羅斯提出這個軍事戰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俄羅斯認為,目前它的國家利益越來越不能受到美國的尊重。俄羅斯反對對伊拉克動武,但美國不予理睬,在與伊朗進行和平的原子能合作也受到美國強大的壓力,等等。而且,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呈愈演愈烈的趨勢,而美國頻繁動武,俄羅斯感到自己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現實威脅。
第二,整個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狀況正在惡化。在西部,由于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從而使北約與俄羅斯直接接壤,并且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的出入境問題還要與北約協商。在南高加索地區,美國勢力日益卷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2002年4月,美國的軍事顧問就進入格魯吉亞,使格魯吉亞的離心傾向進一步增強,以至于在整個反恐與安全問題上,格魯吉亞也不與俄羅斯進行合作。所以在9.11一周年時,普京提出對潘吉西峽谷地帶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阿塞拜疆現在越來越向西方靠攏,它在修建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汗輸油管道方面緊密跟隨西方。在中亞,2001年10月初,美國軍隊首先進駐烏茲別克,開始了美國在中亞的直接軍事存在。現在,美國在中亞有六個軍事基地,而且與哈薩克斯坦也簽了三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條約。中亞是俄羅斯傳統的勢力范圍。美國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就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在東部,存在美日同盟的威脅。而朝鮮半島核危機也有加劇的趨勢。美國不排除將其演變為一場軍事沖突的可能性。
第三,俄羅斯提出“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特別突出核武器先發制人,也是加強軍事威懾力度的需要。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不是使用戰略核武器,而是用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戰役戰術核武器。1997年,葉利欽就曾簽署一份《關于發展戰役戰術核武器的指導原則》,實際上就是要將小型核武器,包括中子彈等污染比較小的核武器用于實戰領域。現在,俄羅斯經濟發展緩慢,普京看到有限的國力影響到他的軍事改革。以年度軍費開支為例,冷戰中期,蘇聯年度軍費開支約是美國的一半;冷戰后期,這一比例升至70%。而前些年俄羅斯的年度軍費開支只占美國的4%左右,這幾年美國的軍費開支上升很快,這一比例更是降至2.5%左右。這么一點錢連維持116萬大軍的正常生活都已非常困難,也就談不上更新裝備了。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提出了先發制人的戰略。它主要是想達到兩個目的:一,向西方世界表示,俄羅斯對目前的國際社會是不滿意的。俄羅斯不能容忍國家利益受到傷害的情況。二,警告周邊國家不要向俄羅斯挑釁,不要在違背俄羅斯國家利益上與西方國家走得太遠,不能忽視俄羅斯作為一個軍事與政治大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