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金是企業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企業對現金收支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企業發生的貨幣資金收付業務可以采用銀行存款、銀行本票、商業匯票、支票等結算方式。而從企業簽發支票,收票人收到支票后將支票存入銀行,直至銀行將款項劃出企業賬戶,其間會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往往被企業所忽視。實際上,如何利用這一時間差來提高現金的使用效率是非常有意義的現實問題,因為在這一段時間里,盡管企業已開出了支票,卻仍可以動用在活期存款賬戶上的這筆資金。
我們可以將這一段時間里,企業的會計賬簿的現金余額與實際存在銀行的現金余額之間的差額稱為“浮存”,企業可以通過延長或減短存入銀行的支票的托收和寄給債權人的支票的結算的時間,即利用“浮存”來影響企業的現金收支。
“浮存”管理措施
對利用支票進行結算的買、賣雙方來說,“浮存”的利用方式以及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可以將“浮存”分為兩種基本的類型:即托收(收款)浮存和支付(付款)浮存。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對一方的托收浮存就是對另一方的支付浮存,反之亦然。企業在利用浮存進行現金管理時,一方面應盡量減少托收浮存,同時另一方面則要增加支付浮存。
托收浮存主要是延長從企業簽發支票,收票人收到支票后將支票存入銀行,至銀行將款項劃出企業賬戶的時間。這一活動過程可以被分成3個階段,首先是從企業簽發支票到支票到達收票人(也就是客戶)手中的時間,這一段可以被稱為支票的傳遞浮存;其次是從收票人收到支票直至存入客戶的銀行賬戶的這一段時間,這段可以稱為處理浮存;最后是從支票存入客戶的開戶銀行直到結算返還到付款人(買主)銀行的這一段時間,這可稱之為交換浮存。
利用浮存的實質就是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就是利用在從企業簽發支票,收票人收到支票后將支票存入銀行,至銀行將款項劃出企業賬戶的這一段時間內的浮存的時間價值,從賣方的角度來說,增加托收浮存的時間,就是增加了公司的損失——喪失了進行投資或償還債務的機會;而相對于對買方來說,就是增加了支付浮存的時間,也就是利用了浮存在增加的支付時間里的時間價值,相應的減少了購貨成本。
例如:某企業的平均日存款額為10萬元,托收浮存的時間為10天,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為5%。如果企業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使托收浮存的時間減少了3天,這樣會給企業帶來1.5萬元的利得(10萬元×3×5%),而相反的,如果時間增加了2天,則會給企業帶來1萬元的損失(10萬元×2×5%)。
同理,支付浮存在時間上也是等于傳遞浮存、處理浮存和交換浮存的時間之和的,作為買方應盡可能的增加支付浮存以利用這部分浮存的時間價值。
同上,還是上述的某企業,如果它的支付浮存的時間跨度也是10天,當它采取了一些方法延長了支付浮存的時間--假設為2天,那么企業會得到的利得為1萬元(10萬元×2×5%)。
對企業來說,應該盡可能的減少托收浮存的時間,延長支付浮存的時間——最大限度的利用這部分現金所能帶來的時間價值,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企業就要在傳遞浮存、處理浮存、交換浮存這3個階段采取有效的措施。

可以采取的措施如表2所示:
以上提及的方法僅是可以利用的方法中的一部分,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最適用于自己的方法。
“浮存”管理原則
企業在利用浮存以增加利得(即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時,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 合理、合法、合規原則
企業在利用浮存時應遵循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遵循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以及《企業會計制度2001》;不得違反中國人民銀行有關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
* 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利用浮存是為了講求經濟利益,但是采用這種方式時,必須看它所帶來的利得是否大于其投入的成本,否則,就沒有必要采用這種方式了。舉例:如果企業使用電子支票進行結算可以節約2天的時間,即可以帶來1萬元的利得,而電子支票的使用費用為1.2萬元,這樣使用電子支票所能帶來的利得還不足以支付增加的費用,可謂得不償失。
* 企業價值最大化原則
企業是獨立的法人實體,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利。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運用的各種方式、方法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企業在利用浮存時同樣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企業不能僅僅為了獲得浮存收益而無限制的拖延支付,這樣,雖然在浮存的利用方面企業能得到一定的收益,但是在企業的信譽、客戶關系等方面會使企業遭受巨大的損失,違背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
(作者單位為上海海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