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今后20年中,大約將有2.4億人搬遷至城市,這比美國現在的總人口只少5000萬。
在保持建筑業活力的同時,人口的遷移也為國外那些從事水處理、供應及管理的公司帶來巨大商機,其專業技能對中國水務事業的作用極其重要:由于工農業不加控制的過量使用,中國的水位正在迅速下降,這種情況在水資源匱乏的北部地區尤為突出。許多可用水源受到污染,而對這些資源的治理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
在截至2005年的當前五年計劃中,中國水利部單是投入水利和衛生基建的資金就高達260億美元。
外國公司最早涉足中國水資源領域是在上世紀80年代。為獲得外國公司的技術,以抵御日益惡化的水資源危機,加上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所做出的開放市場的承諾,促使政府放寬了對外國公司的限制。今年6月,這方面的舉措將向前邁出一大步。屆時,江蘇省連云港市將拍賣市水務公司70%的股權,期限為50年。這將是外國公司首次得以競標一家中國公共事業公司的多數股權。
據主持拍賣的上海東方國際拍賣公司介紹,到4月份,已有來自國內外的八家公司申請參加拍賣,其中包括香港和馬來西亞的公司。該公司估算,連云港市水務公司70%股權的價值最高可達人民幣1.8億元。
與此同時,水利部還保證,在2010年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水價”機制之前,全國的水價將不斷上漲。北京居民用水的價格已經漲至每立方米2.9元,較18個月前增長一倍,盡管如此,這仍只相當于美國和加拿大水平的一半左右。
投資者和環境保護主義者都認為水價還不夠高,但現在正朝著正確的方向調整。這應有助于消除外國投資者一個主要的顧慮,即如何創造穩定的收入來源,給大型長期投資帶來可預見的回報。
監管問題和法律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是外國投資者擔心的問題。但總的來說,外國投資者還是將中國的水資源領域視為良好的長期投資場所。
近幾年,這一領域中的領先公司可能已經在阿根庭、菲律賓和印尼的經濟危機中敗北。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負責東亞及太平亞地區城市發展和水供應項目的克沙夫·瓦爾瑪(Keshav Varma)說,這些公司大都視中國為穩定的市場,私營經濟可以自由發展而不會面臨大的波動。
目前,國際水資源領域的重量級企業當屬歐洲公司。法國的Veolia Water(4月30日隨母公司Veolia Environnement更名,原公司名稱為Vivendi Water)、法國公共事業公司Suez的水務子公司Ondeo和英國的Thames Water,都在中國尋求水處理和供應系統管理等高端業務的合同,這3家公司在中國開展的業務包括咨詢、污水處理廠和供水。
Veolia業務最全面的項目當屬與上海市浦東新區水務部門組建的2.66億歐元(合2.42億美元)的合資企業了。此項協議在去年5月簽署,期限50年,范圍涵蓋水處理、輸水管道、供水和收費。Ondeo在上海總共有3個水利項目,其中包括去年與浦東上海化學工業園區(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Park)簽署的污水處理項目,該項目總值6億歐元,期限為50年。一年前,該公司還贏得了向沿海城市青島230萬居民供水的合同,這項為期25年的交易價值4.3億歐元。
這些公司,以及德國Berlinwasser和新加坡Hyflux等外國公司的身影還頻頻出現在中國數十個城市中。相對于歐洲等較為成熟的市場,中國以其快速增長的潛力而成為全球水資源市場中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