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真無“馬”邪?
讀了《成功營銷》第 10 期“吉米說古”中的《唐朝與史美倫、貝克漢姆》,很是欽佩作者融通古今之功底。文章觀點頗有見地和現實價值:中國產品要走出中國,我們缺乏的不是品牌,缺乏的是具有全球性眼光,能夠管理、推廣品牌的人才。作者認為“這種人才在國內很難找到,我們應該引進”。
我認為,這種人才國外也許真有一些,但其已扎根立業,難于“收買”;“輕易買到”的,未必能行。不如放眼國內,慧眼識人才,價廉物也美,何樂而不為?若說中國在某些科研領域缺乏人才,可能是事實;但說偌大中國,缺乏有全球性眼光、能夠管理、推廣品牌的人才,卻難以令人信服。正如韓愈在一千多年以前所說:“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營銷無處不在—— 一個早點店的組合營銷拳
我認為“沒有營銷,就沒有企業”。營銷的重要性,對再小的企業都是一樣的。下面就是一個早點店營銷策略的經典案例:
傅國祥用 5000 元下崗補貼在社區開了一個早點店。在他之前社區已有五六家專業早點店,還有頗具規模的職工食堂也兼營早點。但經過一年努力,他的早點店生意是最火的。
首先,傅國祥在店內設了一個閱報欄,吸引了一大批習慣于在外早餐的上班族的年輕人。其后,傅國祥又在培育長期穩定的顧客群上動心思,為此,推出了“簽名就餐”,月底清收賬款,減少了購票、找零環節,縮短了就餐時間。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簽名簿上便有了可觀的顧客名單。有了穩定的顧客群后,傅國祥又擴大早點經營規模,推出了組合服務新招數,將目標顧客鎖定少年兒童,推出了符合他們口味及營養需求的品種,又推出了送就餐小孩安全上學、入園的服務。多種附加服務使就餐的成人和兒童都得到了不少便利,為早點店建立起了多方位服務的形象,直接或間接地吸引了許多層次的固定顧客。
與科特勒先生論 CMR
在看了上一期科特勒先生的《做 CRM 不如做 CMR 的文章》后,覺得科特勒先生的觀點有點偏頗。不論是客戶關系管理還是管理客戶關系,這都需要企業在提供服務時,考慮成本,如果企業真的從每一個客戶的角度看問題并制定措施的話,那它能不能有收益真的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
從理論上來講對客戶的服務是一對一的,如果使每一個人都滿意,那就像裁縫一樣給他量體裁衣,從成本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目前還做不到,第二,就是從技術的方面也做不到,企業不能準確知道消費者關心的是什么,而消費者也不愿透露更多的信息。這就要求企業只能先在家里設計一個東西,再與消費者溝通時把它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完善,幾次反復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中國引進 CRM 時,引入者說企業用了它就知道你的客戶在哪兒,你的最終消費者是誰等,但用過的企業中說好的好像沒有幾個,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原搬照套的“武器”,中國企業耍不了。
北京 田同生
營銷目標應分步走
1984 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乎意料地奪得了冠軍,兩年后他又在意大利奪魁,問其究竟,他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把比賽線路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標志畫下來,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一直畫到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速度向第一個目標沖去,到達后,又以同樣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 40 多公里賽程,被分解成幾個小目標,這樣跑起來比較輕松?!弊鰻I銷也是如此,如果把大計劃分成幾個小計劃,一步步地實施,那么,遙不可及的目標,就會變得具體清晰。
北京 張廷賞
創造二位數成長的法則
《成長攻略法則:一舉攻下二位數的業績成長》的作者麥克·崔希,在一項年年針對 130 家獲得二位數成長的組織進行研究時發現,企業成功的規律是: 1. 追求多樣而非單一的成長策略,做到分散投資以防損失; 2. 一次一小口——試著在多種領域中獲取小額利益,而非僅在單一領域中取得重大利益; 3. 做到調和固有組織與并購兩種成長策略; 4. 盡力提供顧客最高價值的商品; 5. 讓管理階層順利完成成長計劃,同時兼顧現有業務; 6. 營造鼓勵成長的企業文化與內部流程。企業要達成二位數的穩定成長,其關鍵因素并非所處產業,而是企業是否熟悉下列五項重大成長課題,并達到均衡狀態: 1. 保持現有成長; 2. 把競爭對手的業務搶過來; 3. 成長機會在哪,就往哪去; 4. 侵入鄰近市場; 5. 持續投資新業務??傊?,每家企業都可以做到并維持二位數成長。
山東煙臺 劉曉獲
有錯必糾
本刊2003年第11期62頁《如何讓事件營銷更有效?》一文中,點評人談偉峰、陳雙全是中山大學的研究生,不是“零點指標數據”的員工,在此向雙方及讀者表示歉意。
同期《以日用品集客以醫藥品贏利》一文92頁的圖表中,1993/3應為1999/3;2005/3應為2003/3,特此更正。我們對工作中造成的失誤向作者及讀者致歉。
本刊編輯部
上期封面文章回顧
44 歲以后,你將做什么?
對于每一個營銷人來講,這都是應該引起重視、并提到日常安排上來的事。營銷是一項充滿了激情、挑戰的工作,但同時也是一項非常辛苦、高度緊張的工作。 44 歲以后,你還能像現在一樣在市場上打拼嗎?營銷人該怎樣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又怎樣才能走向自己事業的顛峰呢?
從現在開始,你應該考慮一下了。
在本刊上期封面文章《從營銷人到 CEO 路有多遠》一文中,我們為營銷人解答了他們的困惑。
在問題篇中,描述了營銷總監們人到中年后面臨的職業困惑,并介紹了一些能夠比較容易讓營銷人出任 CEO 的行業。
在榜樣篇中,我們精挑了 5 位國內涌現出的出身于營銷精英的 CEO ,通過講述他們從營銷人成長為 CEO 的故事,詳細地介紹了企業挑選他們擔任 CEO 的背景,他們之所以能夠實現人生跨越所具備的素質,以及成為 CEO 后,他們所具備的營銷視角給企業帶來的變化。當然, CEO 要求的不僅僅是營銷素質,我們通過講述營銷人擔任 CEO 后面臨的種種苦惱,說明營銷經驗還遠不是當好一名 CEO 的充分條件,一個營銷人如果想勝任 CEO 職位,還必須加強自己在后臺運營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在借鑒篇中,我們通過新力實業公司 CEO 俞翔在英美煙草公司走過的七年階梯路線,講述了一個營銷人是怎樣被培養成一名合格的 CEO 的。為想把自己的營銷精英培養成為 CEO 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
在全球的各個角落,都有眾多的營銷人出任 CEO ,這是偶然巧合還是一種必然?在趨勢篇中,世界最大的高級管理人才顧問公司——光輝國際的白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營銷精英行情看漲,營銷人有了更多的機會出任 CEO 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對于我們營銷人來說,的確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