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刊 摘 要
通用汽車的“中庸之道”
2003年11月5日FT.COM
英國《金融時報》
對于通用汽車在中國的經營戰略,通用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里克·瓦格納在倫敦《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說:中國是個快速增長的大市場,誰能在“中庸之道”上跑得最快,誰就能在中國市場上擁有最大份額。
這條“中庸之道”是瓦格納對通用公司和他的競爭對手們,經過分析后得出的一個結論。瓦格納認為,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全球汽車制造業有兩種管理方法,同時也是兩個極端。通用汽車代表的是其中一個極端:就是在1995年前,公司是在收購無數小企業的基礎上形成。但在并入這些小企業后,公司在某種程度上還保持了這些小企業很大程度的自主性,并幫助、鼓勵他們在銷售地生產車輛,參與當地市場,按照當地規矩妥善行事。到現在,通用都認為贏得本地市場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本地運營。
另外一個極端就是以豐田、大眾這幾個企業為代表的新進入者,它們進入市場較遲,但它們主要是側重于一個主打品牌,先在國內經營,然后拓展到區域,最后再開始全球化運作。與通用的情況不同,這些公司集中的架構和統一的操作流程都照搬本國市場運作的方法。它們依靠共同的商業操作和汽車平臺,滿足特定車型的全球需求。雖然他們能實現巨大的規模效應,但全球消費者的口味迥異,他們的做法也有削足適履之嫌。
而現在,汽車商們駛上了一條“中庸之道”。過去,他們一直使用兩個極端的管理方法,不是這種就是那種。而今,“中庸之道”成為一個良方,既能幫助他們擺脫“本土化”和“全球化”兩個極端,又能兼得兩者之長。
這條“中庸之道”用瓦格納解釋通用在中國的布局可以理解為:與銷售地的汽車工業結為合作伙伴關系,開發符合銷售的規定又能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汽車。但在設計方面要融合總公司在全球以及其他亞太地區姐妹公司的知識以及多年積累的經驗。
車界人物
畢睿德 大眾董事長
增資中國沒有風險
在今年跨國公司的增資熱潮中,大眾汽車一擲60億歐元的大手筆,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大眾規劃,到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產能將超過100萬輛。談到這種擴建是不是一筆風險投資的問題時,德國大眾董事長畢睿德一口否決,他說:“我們在合資企業的增資計劃是沒有風險的。大眾在中國實施的是長期持續發展的政策,而不是只注重短期效益的政策?!?/p>
廖國勤 昆侖潤滑油總經理
感謝中國汽車工業
11月18日,央視黃金段位標的物被昆侖潤滑油企業以3240萬元高價競得。昆侖潤滑油總經理廖國勤女士說:“中央電視臺的市場價值每年都在變,它衡量了一個品牌應有的價值。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潤滑油這個以前的工業品,演變成了今天普通消費品。因此,我們感謝中國的汽車工業,為我們潤滑油工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漢斯 保時捷副總裁
不以規模取勝
在2003東京汽車峰會上,保時捷副總裁Hans Riedel評述了保時捷的發展之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規模較小的保時捷曾陷入了經濟危機。在當時為了避免被大型汽車集團兼并,保時捷開始了重塑品牌之路,那就是保持獨立性,追求標新立異的產品,不以規模取勝。發展到今天,保時捷以超過13%的營業利潤率傲視全球汽車業。這幾乎是生產數量居全球第二位廠商的2倍。通過這一數字可以說明,規模龐大并不是汽車產業成功的唯一條件。
阿涅利 菲亞特董事長
繼續投資中國市場
借道參加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活動的機會,菲亞特集團董事長翁貝托·阿涅利于11月5日參觀了南京菲亞特工廠,在此次中國之行中,阿涅利先生再次確認了在菲亞特國際業務發展計劃中中國的戰略作用:“很久以前我們的產品就來到了中國,以后我們將繼續投資中國市場,因為我們想要在中國市場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