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2日,書法家關東升狀告道瓊斯公司侵犯著作權一案一審上訴期滿,雙方均未在上訴期內提起上訴,一審判決生效。至此這場轟動一時的跨國訴訟塵埃落定。
今年3月12日,關東升以“侵犯著作權”為由,一紙訴狀將道瓊斯公司告上了法庭。關東升訴稱,1994年,他為道瓊斯公司總裁康彼得(Peter Kann)先生題寫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道”字,并題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2002年2月,他得知道瓊斯公司未經其許可,將該款“道”字用于其公司的商業標識,其運用范圍包括網絡、報紙廣告、圖書、戶外廣告、公司簡介、各種宣傳材料等。關東升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及精神損失人民幣500萬元等。
3月17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該案,并于7月16日開庭審理該案。
關東升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長、教授,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而被告則是世界著名企業道瓊斯公司——一家世界一流的商業財經信息提供商,同時也是重要的新聞媒體出版集團,總部在美國紐約,旗下擁有報紙、雜志、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互聯網服務,在全球擁有超過1500名記者。其發布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更被認為是世界股票市場變化的晴雨表。正是由于被告道瓊斯公司的特殊身份,這起侵犯著作權的案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要害所在:是否獲得許可
在審理這起案件時,道瓊斯公司使用“道”字作為其商業標識,是否獲得關東升先生的許可,成為本案爭議的核心問題。
中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這就是說,使用他人作品必須經著作權人的許可。
圍繞該問題,原被告雙方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原告關東升稱,1994年道瓊斯公司北京代表處工作人員饒猛志(Matt Roberts)通過朋友向他表示,道瓊斯公司總裁康彼德即將訪華,希望他能寫一幅字送給康先生本人。他即為康先生撰寫了一個“道”字,并題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康彼德先生正”,而對于后來道瓊斯公司將該款“道”字用于公司的商業標識完全不知情。
被告道瓊斯公司則辯稱,其對該“道”字的使用是經過原告許可的,并不構成對原告著作權的侵犯。雖然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協議,但雙方達成一致,道瓊斯公司可以將其用于企業商標、LOGO等商業標識,并且原告謝絕了被告給付相應報酬的提議。因此道瓊斯公司認為,其使用“道”字是有合法依據的,并表示希望與原告協商以達成諒解,恢復友好關系。
道瓊斯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饒猛志反復強調,1994年自己尚未供職于道瓊斯公司,而道瓊斯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麥健陸(James McGregor)先生在與關先生首次會面時,就明確說明了索求“道”字的目的,是要將其用在道瓊斯公司的商業活動中,包括用于企業商標、企業LOGO等商業標識中。當時關先生欣然接受。因此,“‘道字作為企業的中文標識,創意和設計都完全屬于道瓊斯公司。”
庭審階段,雙方紛紛舉出有利于自己的證據,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經過審理,法院只能查明如下事實:1994年11月開始,道瓊斯公司將原告書畫中的“道”字用于商業標識;1996年5月25日,原告收到道瓊斯公司北京辦事處支付的費用1000美元,收據表明是對原告在“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100周年紀念推廣活動”中所做工作的酬謝;原告與道瓊斯公司之間未就作品的使用問題達成過書面協議,道瓊斯公司亦未就此向原告支付過費用;2002年間,原告曾與道瓊斯公司就“道”字作品的使用糾紛的處理進行過協商。
難言勝負
2003年9月22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道瓊斯公司侵犯原告著作權,判決道瓊斯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向原告賠禮道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0萬元。
引人注目的是,盡管被告敗訴,但法院判賠的40萬元與原告要求的500萬元相差甚遠。
法院在判決書中寫道,就此幅“道”字作品,原告與道瓊斯公司之間未就作品的使用問題達成過書面協議。道瓊斯公司雖然受贈獲得該作品的原件,并未獲得該作品的著作權。道瓊斯公司可以以展覽作品原件的方式使用該作品,但不能據此認為原告已許可其將該作品作為商業標識使用。道瓊斯公司使用“道”字作品作為其商業標識,其使用方式包括廣告、網頁、名片等多種方式,都應視為一項侵權行為。
法院還認為,原告主張的經濟損失賠償數額過高。原告因道瓊斯公司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及道瓊斯公司因此所獲得的利益都不能確定,故法院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酌情確定賠償數額。
另外,由于原告不能就道瓊斯公司侵權行為給其造成的精神損失的實際費用提供證據,因此法院對其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沒有支持。
關東升及其律師向《財經》表示,對判決結果基本滿意,也不打算就賠償金額再提起上訴。
審理該案的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知識產權庭的馬來客庭長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對此案進行解釋說,道瓊斯公司應該對原告口頭同意道瓊斯公司將其書寫“道”字用于其商業標識提供充分證據,否則只能認定其侵犯著作權。
“證人證言相互矛盾,并且沒有其他有效證據,法院不能認定相關的事實。我們只能依據《著作權法》進行判決。”馬庭長進而強調。
對于該判決,道瓊斯公司的法律顧問、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的鞏軍律師告訴《財經》,道瓊斯公司尊重法院判決,但是對法院運用證據的方式表示質疑。因而,道瓊斯公司在對關先生的致歉函中的措詞顯得有所保留:“我司就在中文商業標識中使用您提供的‘道’字未與您簽訂書面合同,因而造成了對您的著作權的侵犯一事,特此致歉。”
據了解,按照規定,自判決生效之日起,道瓊斯公司將不能再將該“道”字用于商業活動。
據馬庭長介紹,去年僅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受理了知識產權糾紛475起,比2001年增加了20%。隨著知識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知識產權糾紛也呈現出數量多、上升快等特點,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民事糾紛涉及著作權、專利、商標、不正當競爭、合同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