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東京有一家名叫“野田鶴聲社”的工廠,社長是野田員弘老人,今年65歲。這家工廠很小,從業人員包括野田70多歲的哥哥和嫂子在內,總共才6個人,名副其實的街道工廠。產品也不大——哨子,但這里生產的哨子卻吹響了世界。
在這所住宅兼工廠辦公室的房間里,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哨子,其中最值得炫耀的是被1982年西班牙、1986年墨西哥兩屆世界杯足球賽執行所選用的兩種。很多來到這里的人看見這兩種哨子,再看眼前這街道小廠,往往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然而這是真的。
野田鶴聲社是野田的父親于1919年創立的,當時生產對美國出口的兒童口琴。開始生產哨子是在1968年,那已是野田老人繼承父業后的第8個年頭了,仍是對美國出口,算是體育用品。這項業務做起來以后,情形不錯,比較穩定,出口數量持續增長。
5年后,在當時的西德科隆市舉行了世界體育用品展覽會,老人報名參加,展出了自己的哨子。清脆的音色,加上精致的加工,立時獲得了與會者的好評。一家法國哨子公司找上了老人,并于次年開始了每年定貨15萬個的業務。由于法國公司的配合,在幾年的時間里,野田鶴聲社的哨子很快在法國占領了市場,用戶遍及各行各業。比如巴黎警視廳國家鐵路、部隊等都使用上了野田鶴聲社的哨子。后來產品不但普及到歐洲國家,還遠銷北非。應這家法國公司的要求,野田鶴聲社自1977年起開始生產足球比賽用的哨子。
野田老人說:“開始生產哨子時,我們的目標是趕上英國產的哨子,當時英國哨子是最好的,被世界視為一級品。經過數年的努力,打開了歐洲市場才使我們有了自信,我覺得這至少說明我們的產品可以與英國產品并肩了,下一步應當超過它,于是我們將全部力量轉移到對哨子音色的不斷改進上。”在他們制造的哨子里,整個部件除電鍍程序外,幾乎都是手工制作的。
高超的品質贏得了用戶的喜愛,也贏得了市場。野田鶴聲社,一個毫不起眼的街道小工廠,30年來靠手工制作,生產出1500萬個哨子銷往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使野田老人驕傲的是,這樣一個小廠的產品竟有幸第三次被世界上最大的體育賽事——2002年韓日世界杯足球賽選做執法工具!談到2002年在日本舉辦世界杯足球賽時,老人拿出一只精巧雅致的哨子深情地說:“我曾想如果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在日本舉行,我應當在這純金的鍍面上刻些什么話呢?”當2002年韓日世界杯足球賽的硝煙散去時,言語是無法表達老人的心愿的,只有日本隊所取得的成績才讓老人感到欣慰。
在這30年里,野田鶴聲社一直在默默耕耘,不為人知,甚至日本人也不知道。當地人散步時或在上下班時匆匆路過這個小廠的門前,但他們不會在意,也絕沒有想到,這個小廠的哨子曾吹響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