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44年夏天,阿道夫·希特勒及納粹分子已屠殺了幾百萬名猶太人。為挽救更多猶太人的生命,猶太人領袖懇求溫斯頓·邱吉爾和羅斯福轟炸設在奧施維辛的死亡集中營并炸毀向其提供補給的鐵路線。然而直到二戰結束,美軍也沒有這樣做,致使法西斯分子繼續在那里進行了幾乎長達兩年的屠殺。當時美軍為什么沒有轟炸這個集中營?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美國《新聞周刊》首次詳細披露了美軍沒有轟炸納粹死亡集中營的內幕。
在人們的記憶中,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一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偉大的美國總統,他的身上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光環。然而你知道嗎?就是這位總統,卻做出了反對轟炸奧施維辛死亡集中營并炸毀通向奧施維辛鐵路線的決定,致使納粹分子在二戰結束前一直在那里繼續殘酷屠殺猶太人。那么當年羅斯福為什么會反對轟炸納粹集中營?60年來,歷史學家一直對此爭論不休,歷史學家邁克爾·貝施羅斯在自己的新作《征服者:羅斯福、杜魯門與1941~1945年希特勒德國的毀滅》一書中獨家披露了這個秘密。
美國人怕“付出昂貴的代價和冒極大的風險”
到1944年夏天,阿道夫·希特勒及納粹分子已屠殺了幾百萬名猶太人。為盡量減少對猶太人的屠殺,猶太領袖懇求溫斯頓·邱吉爾和羅斯福轟炸設在奧施維辛的死亡集中營并炸毀向其提供補給的鐵路線。
在幾乎長達兩年的時間內,邱吉爾和羅斯福一直陸續收到這樣一些證據:希特勒正在實施一項試圖讓猶太民族從地球上消失的慘無人道的計劃。邱吉爾表示有興趣對集中營進行軍事打擊。他告訴自己的外交部長安東尼·伊登,希特勒向猶太人發動的這場戰爭“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也可能是最恐怖的犯罪,”并補充說:“動用你能使用的一切空軍力量,如果有必要,你可以用我的名義。”然而,1944年7月,邱吉爾卻被告知,美國轟炸機飛行員可以最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但是將會“付出昂貴的代價和冒極大的風險。”
由于美國人是盟軍最大的合作伙伴,必須要其發出號令才能轟炸該集中營。直到現在,羅斯福最堅定的擁護者仍然堅持認為拯救猶太人的最好辦法是盡快地贏得歐洲戰場的勝利。一些人辯論說,轟炸可能只會在納粹重建集中營或利用其他屠殺場地、采用其他殘忍的方法屠殺猶太人以前,使屠殺暫時停下來,何況,這可能會炸死集中營里的猶太人。
然而,奧施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伊利·維塞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他們當時真希望美國人對奧施維辛進行轟炸。他和自己的獄友們“當時已不再害怕死亡,更不會怕被美軍的飛機炸死了。”
羅期福:“你怎么會想出這種餿主意?”“人們會說我們參與了這場可怕的謀殺!”
當發現納粹分子在歐洲屠殺猶太人的殘酷事實后,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亨利·摩根索非常痛苦。摩根索和羅斯福是同住在赫德森·瓦利的鄰居,他還是羅斯福在美國政府的知己,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進入總統內閣的猶太人。
長期以來,摩根索一直避免因為猶太事務進行辯論而損害他與羅斯福之間那種他稱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的友誼。在二次大戰開始后,羅斯福曾私下對摩根索和一位名叫利奧·克勞利的天主教徒說,“你們知道這是一個基督教的國度,天主教和猶太教在這里就要忍耐,”他坦率地告訴他們,是否“贊同我想的任何事情”完全“取決于你們自己”。
但是,大屠殺深深刺激了摩根索。盡管這可能意味著和羅斯福對抗,這位財政部長卻一直在努力減緩這種屠殺,并制定了一項使這個被征服的國家“自食其果”的計劃,以壓垮戰后的德國。當美國陸軍部長亨利·斯廷森告訴摩根索他的計劃對德國人太苛刻時,摩根索回答道,這比把人“送到瓦斯房里”“好多了”。
摩根索同意讓他的前助手、戰爭難民理事會會長約翰·佩勒慎重地研究轟炸奧施維辛以及通向這里的鐵路線是否會挽救一定數量的猶太人的生命。當這件事提交到助理陸軍部長約翰·邁克羅伊時,他認為違背了羅斯福的命令,因為羅斯福要求一切美軍資源只能直接用于贏得戰爭的行動。因此,他斷然而且再三對這項建議說“不”。摩根索私下譴責他是“猶太人的壓迫者”(邁克羅伊否認了這項指控)。
現在,大多數人都把美軍沒有能夠轟炸奧施維辛的憤怒傾瀉在邁克羅伊身上。人們最多只能批評邁克羅伊頑固地堅持把攻擊目標集中在軍事目標上,他受到的最強烈的攻擊無非是對屠殺猶太人的漠不關心。
到底邁克羅伊是否就這件如此事關重大的事情和羅斯福總統進行過討論?二戰后的幾十年來,每當新聞媒體就此事采訪邁克羅伊時,他總是堅持說沒有。1983年,他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莫頓·明茨說,有關轟炸奧施維辛一事,他“從沒有請示過”羅斯福。在一本于2000出版的題為《轟炸奧施維辛》的書中,學者理查德·利維推斷:“如果邁克羅伊有錯的話,他的錯就在于沒有請示總統本人而自作主張。”
然而,新的證據表明,最終決定不轟炸奧施維辛的人可能從來就不是邁克羅伊,而恰恰就是羅斯福本人。在逝世前3年的1986年,邁克羅伊與摩根索的兒子亨利進行了一次秘密交談,一直在收集家族論文集的亨利對此進行了錄音(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公布)。盡管整個交談過程聲音微小,但發音清晰且充滿警惕。91歲的邁克羅伊告訴摩根索·亨利:毫無疑問,他親自向羅斯福匯報過轟炸奧施維辛的可行性。他說:“我記得曾有一次與羅斯福先生談論過這件事,可他發怒了。他說,‘為什么要轟炸?你怎么會想出這種餿主意?…他們能建多少集中營?能殺多少人?對整個戰爭的影響能有多大?’”邁克羅伊回憶說,總統“清楚地向他表明轟炸奧施維辛‘不會有任何好處’。”羅斯福告訴他,轟炸奧施維辛會“刺激”納粹,他不愿意為這種計劃“做任何事”。羅斯福警告他,美國人會被指控在奧施維辛“轟炸這些無辜的人”,并補充說“人們會說我們參與了這場可怕的謀殺!”
在1986年與摩根索兒子的交談中,邁克羅伊還說,“我不想轟炸奧施維辛……這似乎只是一些狂熱的猶太人的想法,他們認為如果你不轟炸就表明缺乏對希特勒的憎恨。有鑒于此,總統認為這樣做會更具有煽動性而又于事無補。而且他的立場很堅定。”
秘密保守了幾十年
如果我們假定邁克羅伊的回憶準確無誤而且他所說的都是事實,那么,42年來,邁克羅伊就一直隱瞞著羅斯福總統本人拒絕轟炸奧施維辛的事實(邁克羅伊的私人檔案中既沒有任何有關他曾與羅斯福總統交談過的啟示;也無法證明他曾就任何敏感的戰時問題與任何人交流過)。也許邁克羅伊是因為受到舊時新聞觀念的影響,為了保守與總統所有談話的秘密,消除了對總統的任何不利之詞。
為什么邁克羅伊在1986年改變了自己的故事?也許是由于一直受到觀眾對奧施維辛死亡集中營的做法的批評,他厭倦了獨自承受羅斯福總統最具有爭議的決定,尤其是美籍猶太人曾經一直將羅斯福當作拯救他們的英雄。當然,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邁克羅伊一直堅持要向一個人說明:是富蘭克林·羅斯福,而不是他要為沒有轟炸奧施維辛負主要責任,這個人就是猶太籍財政部長摩根索之子。這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巧合,因為就是這位猶太籍財政部長曾經指責邁克羅伊是“猶太人的壓迫者”。
邁克羅伊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曾被尊稱為美國權力機構的“主席”。他首次以第一手證詞雄辯地證明,是羅斯福作出了這項歷史上最至關重要的決定之一,并講述了這位總統作出這項決定的理論基礎。按照邁克羅伊的觀點,羅斯福在幾乎沒有甚至根本沒有請教自己的主要顧問的情況下就決定不轟炸奧施維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