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果在華盛頓有了為中國公司說話的代言人,許多需要花費數百萬律師費用來解決的問題和糾紛,解決起來一定會平和和順利許多!”世界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先生10月23日在“天地人和成功營銷”主題論壇上,為中國企業指出了解決中美貿易糾紛的第二條道路—— “中國企業需要華盛頓的聲音”。
這天下午,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的國際會議廳被擠得滿滿的,許多人是站著聽完了這場長達5個小時的討論。來自政府、企業界、學術界及媒體的200多人參加了論壇,并就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科特勒先生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和美國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由于兩國具有不同的市場和經濟發展水平,從而擁有不同的國際分工與協作,應該力求在彼此的博弈中建立一個雙贏的局面。但在美國,每一項貿易政策的實施都受到不同利益團體的影響,這些團體勢必會對政策的制定者進行游說,并導致一些不利于中國企業的政策出臺。
科特勒先生認為,中國企業在處理美國事務方面、尤其是在進行高層政府公關方面是有缺陷的。在這一點上,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驗值得中國的企業家學習。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企業的領袖們不斷開展高層外交,并通過有組織地合作,讓所有在華企業一起對共同貿易和投資問題采取行動,很好地保護了自己的利益和權利。
而中國企業同樣也需要在華盛頓有自己的代言人,把中國企業正確的、符合實際的情況反映給華盛頓的決策者,并對相關決策者實施積極的影響。
在長達2個小時的演講中,科特勒先生還為中國企業詳細介紹了與美國政策制定者、相關利益團體之間進行溝通、建立友誼的各種途徑與方法。尤其強調了即將成立的“美中商務發展委員會”在其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眾多具有豐富國際貿易和國際事務經驗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也紛紛在論壇中發言。中華全國工商聯對此次會議給予了大力支持,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華先生到會發表了致辭。中國貿易促進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法學會WTO研究會、中國國際經濟科技法律人才學會、世界新經濟研究院等單位的代表也出席了論壇。本次論壇得到了白沙集團的鼎立相助,白沙的“和”字產品和品牌以及雙圓的標志,表達著這樣一個思想,即溝通與合作,倡導建立新型的和諧關系。
新浪網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門戶網站,對這次論壇進行了同步直播。
王偉群:論壇的緣起及背景
#3000;#3000;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先生在今年8月為《成功營銷》雜志撰寫了一篇專欄文章,題目就是“中國企業需要華盛頓的聲音”。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就是面對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糾紛,除了成本高昂的司法解決途徑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條可能更有效、交易成本更低的通路。他認為,許多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律師費用解決的貿易糾紛問題,實際上可以通過中間組織,事先同“華盛頓”之間達成相互諒解。我們認為,幫助中國企業界建立一條直達“華盛頓”的道路,是我們媒體的責任。這是我們今天這個論壇的由來。
在論壇籌備期間,又發生了兩件事情,其中一件事情極大地鼓舞了我們,這就是歐盟對溫州打火機反傾銷案的無損害判決,而這樣一個結果,正是得益于另外一個聲音從中斡旋。另一件事情卻刺激了我們,這就是美國商務部上個月成立了一個專門針對非法傾銷和反傾銷行為的機構,誰都明白,這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因此,來自華盛頓的另一個聲音就顯得更加重要。
孫曉華:論壇的主題及意義
#3000;#3000;長期以來,中國產品在走向世界,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進程當中,常常被各種貿易糾紛和反傾銷訴訟所困擾。諸如關稅、知識產權、配額、監測、安全監控等都成為中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一種障礙和壁壘。以美國為例,據有關方面統計,從1980年~2002年,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案件共計90余起,涉及金額達到數十億美元,家電、鋼鐵、機電、化工產品、食品等,都曾遭到反傾銷訴訟,這其中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深受其苦。
此次論壇就解決中美貿易糾紛問題,探討另外一種不同于司法解決的思路,我認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全國工商聯,作為中國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的代表性組織,同樣密切關注著中國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今年9月份,全國工商聯專門組織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首次以民營企業家為主的企業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并與美國政府和國會進行了良好的溝通。我想我們今天論壇所探討的主題,同樣將為中美貿易的健康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傅中寶:中國美國商會在中國的成功運作
中國美國商會成立于1918年,1982年以后,又恢復了在中國的活動,到今年6月份我卸任之時,光在北京,美國商會就有750家會員。另外在上海有1000多家,在廣州有300多家。目前在中國,大概有20余家各國的商會在運作。
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美國商會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政府公關。當我在中國美國商會供職期間,中國“入世”問題,是“華盛頓”所關注的最中心問題,在這里美國商會也起了很重要和獨特的作用。首先由美國商會向中國政府提出,并讓中國政府知道,這是所有美國企業共同的要求,而不是個別企業所提出的某個主張。美國商會跟中國政府交涉的問題都是帶有普遍意義的包括一些制度上的問題。
美國公司參加美國商會的目的在于,能夠有一個跟中國政府溝通和反映情況的渠道。由于有些問題是比較微妙和棘手,所以需要一個第三方。我們在跟政府談的時候,也是采取非常謹慎和藝術的說話方式,我們是把中美雙方貿易長期發展的利益擱在前面,我們是向中國政府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對于一個商會組織來說,能夠做政府溝通與公關,應該是非常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