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過分世俗化的后現代,上帝可能意味著什么?《黑客帝國》出來后,我曾給出的評論是“上帝就是高科技”。到了第二集《重裝上陣》,《黑客》的野心越發得大。創世紀中耶和華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倍谔摂M的程序世界里,設計師說,“要有錫安城,就有了錫安城?!?/p>
錫安(zion)在基督教故事里是圣地耶路撒冷的別稱。在第一集,錫安城也是人類從matrix程序中逃離出來從事抵抗運動的中心。抵抗領袖墨菲斯在這里真心相信彌賽亞(The One)的降世,也如同約伯給耶穌施洗禮一樣,先知認出了尼奧就是彌賽亞。這一切似乎都是對于舊約“橋段”的戲仿。之所以說是戲仿,因為在第一集里,matrix畢竟是橫空出世的,就是說半路上殺出高科技,替代了上帝。一個由程序制造的虛擬世界和一個真實的瓦礫場之間分明是斷裂的,設計matrix目的是為了利用人類身體的靜電做能量來源。我們作為觀眾被激發的想像,就僅僅只是莊子迷蝶式的想像。即我們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身在matrix之內,而我們真實的軀體可能正躺在流水線上被機器喂養呢?在這種驚慌里面,被懷疑的是所謂客觀世界,但“主體性”其實并沒有被質疑,因為肉身是存在的這一點沒有疑問,否則matrix的存在就失去了理由。換言之肉身的存在先于matrix的存在,這讓我們看了黑客帝國后,心里總算保留了一點踏實。
但第一集給出的這種表面的踏實并不可靠,有一個巨大的疑問被忽略了。就是尼奧的能力和先知的預測從何而來?如果他們站在虛擬世界的反面,就意味著他們背后存在著真正的第一推動力。上帝是上帝,高科技是高科技。在二元對立的解讀下,半路殺出來的matrix頂到天無非就是又一個撒旦。
到了《重裝上陣》,謎底幾乎被揭開,客觀世界的虛擬再進一步,達到了主體性的虛擬。Zion原來只是另一個matrix。為了系統的穩定,機器設計了一個貌似真實世界的瓦礫場,讓那些發現或懷疑matrix真相的人去那里避難,在對抗中維持系統的平衡。錫安城里的人看似悲壯,卻不過是“朝三暮四”故事里面的猴子。
而尼奧是被植入了特殊程序后放回Zion的人,所謂先知呢,和虛擬世界的探員史密斯一樣,也只是精心設計的程序。系統利用先知把一個關于彌賽亞的信仰提供給錫安城的人類,并在錫安被摧毀后利用尼奧來升級母體、重建錫安。到這時就不再是戲仿創世紀了,黑客帝國已經構成了一部基本完整的創世紀。高科技之外已沒有別的上帝,高科技不是替代了上帝,而根本就是上帝。“為了利用人類身體的靜電做能量來源”而創立matrix,也可能只是系統令抵抗者們相信Zion存在的虛擬情節而已。甚至最初的計算機系統是人類發明的這也不過是一種假象。
更殘酷的一種真相可能是,宇宙中根本就沒有人類。在這部電影的話語系統中,上帝就是高科技,創世就是編程,人類就是程序,而所謂末日審判,就是系統重裝(reload)。
至于最初的高科技從哪里來,就像上帝從哪里來一樣沒有答案。更可惡的是,最后程序告訴尼奧,從創世到末日,這個系統已被重裝了5次。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就有點脫離基督教的圣經話語,把佛家輪回的意思也包含了進來。到這時你必須承認,人類所有對于宇宙起源的猜想和模型,再沒有比這部電影更加徹底虛無而又絲絲入扣的版本。我能理解這部電影為什么要把動作拍得如此豪華了。這部有史以來構思最精妙的科幻電影,必須同時是最好看的商業電影。因為若不如此,只怕有人看完電影就回家自殺。
高科技版本的彌賽亞有了,耶路撒冷也有了。當片末尼奧顯示神跡之后,他身邊的人中剛好混入了一個史密斯探員的復制程序。這樣出賣者猶大也就有了。剩下的第三集,如果導演能夠擺脫商業性結局的誘惑,那接下去的情節就當呼之欲出。黑客帝國從舊約走向新約,尼奧用十字架上的犧牲,讓母體因無法升級而摧毀。讓錫安成為耶路撒冷,為人類重獲救贖的機會。這樣《黑客帝國》利用對科技和網絡的想像力,將完成一部新版本的圣經。這將是虛無到徹底而后在信仰中重生的完美結局。虛擬和現實之間將失去本質的差別,生命就是意念。尼奧一旦走上十字架,他就是真正的彌賽亞。
第三集的題目叫“革命”,似乎暗示了真實人類戰勝機器系統的結果。但恕我直言,這會讓這部杰出的電影落入俗套。信仰或者革命,如電影中先知對尼奧說,“重要的是選擇”。我要是導演就選前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