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充分信任他,那么你就會得到他給你的百分之百的回報。企業歸根到底就是人、人、人。”
這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跟往常一樣,毛斯開著自己的小拖拉機,在大概3000多平方米的私人花園里忙碌了起來,一會兒剪草,一會兒修籬笆。在這個花園里,你可以看到桑那房,甚至還可以看到露天的廚房,毛斯和他的家人自己動手把家園打扮得別有一番味道。
作為全球第四大家居建材公司歐倍德集團(OBI)的董事長,毛斯(Manfred Maus)不知道在自己的花園里度過了多少個愉快的周末;而更為重要的是,在德國和歐洲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分享著由他一手創辦的歐倍德裝飾建材連鎖店所帶來的DIY(自己動手)的無窮樂趣。從1970年初創至今,歐倍德已經在德國、奧地利、瑞士、中國等多個國家開設了450多家歐倍德店,擁有員工2200人,年銷售額達80億馬克。
毛斯小時候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人居住在一個面積狹小的屋子里,所以他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住進一家大屋子里。毛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五金器具店里當店員,盡管非常勞累,他還是兢兢業業。隨后,他在恩格斯的故鄉伍珀塔爾市學習市場營銷和管理學,并在1958年進入了批發行業。
到了35歲時,毛斯決定要自己創業。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開一家商店,在這家商店里人們能夠買到所有與裝飾相關的產品,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一站式”購物。但是在德國,這種想法并不被當時的人們所看好,市場上并沒有這樣的先例。各種裝飾產品都是按照行業分門別類,在不同的專賣商店銷售,比如說有專門的五金器具店,有專門的木材加工器具店,有專門的染料店,從來就沒有人把這些不同商店的產品放到一個商店去賣。所以,當毛斯提出這樣一個創業計劃時,業內專家給他的評價是:肯定不會獲得成功。
但在毛斯看來,這種商店卻有著巨大的潛力。他清楚地記得在進行市場調查時候,一位女士跟他說過的話:為了裝飾一下自己的房間,她們不得不花費大量地時間到很多商店購買各種裝飾材料和工具,其中包括五金店、油漆店、木材店。毛斯知道,如果能夠讓這些顧客在同一個商場里買到她們所需要的各種商品,那么這無疑是行業里頭的一個重大革命。
于是1970年,毛斯在漢堡建立了第一家歐倍德店,致力于給“能工巧匠、建筑愛好者和園藝愛好者提供一切所需要的商品”。這家店的面積為870平方米,在現在看來或許算不了什么,但是在當時的德國,卻開始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少人開始接受這種新鮮概念的商店,并且喜歡上了這里的海貍鼠標志(海貍鼠象征著技藝高超)。在隨后的五年時間里,歐倍德的商店數量達到了10家;盡管如此,毛斯還是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因為歐倍德公司還沒有實現盈利。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第11家店的開張。
僅靠毛斯一個人的資金是很難支撐這么多歐倍德連鎖店的經營,毛斯在德國破天荒地采用了特許經營的方式,因為當時在德國并沒有多少人知道特許經營是什么玩意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你必須要通過合作才能獲得生存。”毛斯回憶說。
這些歐倍德的特許加盟店從法律上和商業上都是獨立運轉的。歐倍德特許經營中心會向獲得特許經營權的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廣告、促銷、監管、機械裝置和制定計劃等一攬子服務;而特許加盟店則需向歐倍德特許經營中心遞交一筆特許經營費用。這種雙贏的方式使得歐倍德連鎖店如雨后春筍般在德國成長起來,并在客觀上造成了兩種現象。第一,毛斯使德國出現了很多百萬富翁;第二,由于歐倍德商店的迅速發展,很多傳統的中小型單一專賣店深受打擊,毛斯常常被他們稱為“專賣店殺手”。
在德國積累了20年的發展經驗以后,毛斯開始把自己的視角放到了歐洲的其他國家。1991年,歐倍德第一家海外連鎖店在意大利成立;三年以后,歐倍德又進入了捷克和匈牙利;1995年進入奧地利;1998年進入波蘭;1999年進入瑞士;2000年進入斯洛文尼亞。同年,歐倍德開始進軍亞洲,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亞洲的歐倍德店。
毛斯把歐倍德的經驗總結為對人才的信任。他說:“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那就應該試著去實現它,并且要找到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你要信任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權力,支持他們同你一起工作,使你的想法能夠成功實施。如果你充分信任他,那么你就會得到他給你的百分之百的回報。企業歸根到底就是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