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中指出:“語文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這一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努力探索,尋求新的實施途徑。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把握最佳教育點
語文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盡可能地誘導學生透徹理解課文中的一個個藝術形象、生動的場景以及觀點,挖掘課文中所具有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德育因素,以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語文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內涵,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尋求最佳的教育點。如教學峻青的《黨員登記表》時,可以以“堅定的革命信念”作為教育點,抓住人物矛盾斗爭中思想性格的發(fā)展這個線索,揭示黃淑英為了保護“黨員登記表”所表現(xiàn)出來的視死如歸、忠貞不渝的品質以及黃老媽媽在斗爭中提高覺悟,幾經周折終于把“黨員登記表”獻給黨組織的動人行為。引導學生認識:她們之所以能在嚴刑拷打中,在死神威脅面前,頂天立地、獻身革命,就是因為她們對革命事業(yè)必將取得勝利所懷有的堅定信念。崇高的信念能鼓舞人們戰(zhàn)勝邪惡,排除萬難,勇往直前。
二、捕捉教材中情感因素,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特征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正是情感這個因素,使文章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挖掘情感因素,把握感情脈搏,以激起學生的感情波瀾,使其升華為一種思想力量。如碧野在《天山景物記》中所流露出的對景物的熾烈感情:“特別誘人的是牧場的黃昏,落日映紅周圍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燦爛,雪峰的紅光映射到這遼闊的牧場上,形成一個金碧輝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們,都鍍上了一色的玫瑰紅。”在作者的筆下,牧場的黃昏是一個多么美麗的世界呀!只要我們因勢利導,有意識地讓學生細讀品味,學生就一定會被作者對天山的無限熱愛所深深打動,從而進發(fā)出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愛之情,達到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挖掘和品味教材中的警句以及閃光語言,讓學生從中汲取思想養(yǎng)料
警句,是作者在運用正確的觀點以及深入地觀察現(xiàn)實生活的過程中,把從中領會到的思想壓縮在凝練的語句里,從而使其顯得簡潔、生動、含蓄和富有哲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挖掘警句、閃光語言,不僅能啟迪學生理解詞句、學習語言、分析人物,而且能使學生從中汲取思想養(yǎng)料,獲得精神上的自我提高。如:《包身工》中“罐裝了的勞動力”、“每個錠子上面都附托著一個中國奴隸的冤魂”……學生對這些精辟的句子細加體味,可增強其對當時制度的憎惡,對光明的追求,認識到充滿陽光的新制度必將代替罪惡的J日制度。再如《長江三峽》中“人們只要從洶涌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zhàn)勝大自然了。”這個哲理性的精彩語言可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更感受到人類的偉大,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四、把握教材的比較點,拓展教材的思想內涵
比較是教學的一個原則。單篇教學,單元教學,專項或綜合復習,都需要運用對照來分析、來比較異同,從比較中深化教材的思想內涵,加深學生的思想認識。語文教材中可比點很多,同類文體可進行比較,同一思想內容的不同文體也可進行比較。如:教學《春蠶》可聯(lián)系《故鄉(xiāng)》《龍須溝》《白毛女(選場)》等,通過兩個社會制度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又如:教學《天山景物記》可聯(lián)系《白楊禮贊》《風景談》《雨中登泰山》《蘇州園林》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教育。再如:《黨員登記表》中黃老媽媽的形象,使我們聯(lián)想到高爾基筆下的母親以及《藥》中夏瑜的母親……讓學生比較這些母親的形象,悟出一個道理:只有跟著共產黨走,走革命的道路,勞動女司女才能翻身解放。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舵浦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