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為缺乏生氣的歷史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歷史教師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全面地反思、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通過優化歷史教學資源,構建師生間的良性互動環境,以達到新課改要求的理想境界。
一、糾正教學資源的幾點弊端,是構建師生間良性互動環境的前提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學資源的運用存在諸多弊端:①定位不當。多數教師僅將歷史教材、掛圖、教參等教輔用品視為資源,而忽視了教師、學生這些更重要的智能資源。②配置失衡。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為教帥是課笪的主宰,為生中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③閑置浪費。教師的創造性、學生的能動性、物化資源的多樣性都未充分發揮作用,造成資源浪費。④效率低下。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厭”甚至“怕”,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得慢、能力水平低。上述弊病都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都是教學資源未得到合理優化,學習過程缺乏師生的良性互動造成的。
要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就必須更新觀念,對教學資源重新定位,樹立新的資源觀和教學觀,為優化教學資源、構建師生的良性互動環境奠定基礎。
二、對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是實現師生良性互動的關鍵
在諸多資源中,教師和學生這對具有能動性的人力資源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只有處理好教師、學生與其他物化資源的優化組合,實現最佳搭配,才能建立師生良性互動的學習模式,才能開辟歷史教學的新天地。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師生角色要擺正
教師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導演”、“主持人”,但不管是什么角色,都應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對話情境”,“對話”不僅是師生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爭鳴,更是師生間平等的心靈溝通。
要善于抓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體驗、感悟,揭示規律。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常常將歷史與現實作簡單的比較。在教學中,我很注意引導學生去正確地比較。如:不平等條約中的“片面最惠國待遇”和世貿組織的最惠國待遇;列強公使進駐北京和今日的互設大使館;清政府接受奴役性貸款和今大的引進外資;“租界”和“特區”;虎門銷煙和今日的禁毒……這些問題表面上相似,但本質上卻根本不同。通過師生的對話互動、討論、辯論,最終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受到教育、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師生關系要民主、平等、和諧
隨著課改的實施,學生的頭抬起來了,手舉起來了,話多起來了,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了,教師更加注重啟發學生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師生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共享”關系。只有身心放松,才能使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教育技術要現代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聲、像、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去思考和探究歷史知識的奧秘。我將介紹歷史人物、遺址的錄像片以及反映某一歷史事件的實錄截取其片段,然后再經視頻壓縮轉化成AVl模式文件,最后制成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運用到教學中,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制作課件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設計學習情境,富有創意的畫面設計、豐富的影視資源可使中學生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使學生從重視歷史表象,到重視歷史事件的整個全過程,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發散、逆向、探究等創新方向發展。
總之,教學觀念、教師心態、學習方式、教學資源的開放,為實現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構建師生的良性互動環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條件,只要勇于創新、大膽實踐,我們的歷史教育必將取得成功。
(作者單位:華南熱帶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