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快樂。幸福與快樂有時很抽象,有時又很具體;有時很遙遠,有時又近在咫尺。奉獻是幸福,給予是幸福,獲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作為教師,我的幸福就是感受學生的快樂。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魅力,發展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學中應尋求變化。由于歷史原因,目前我國的中小學課程分量太重,難度偏高,學生只能以接受式學習方式來學習知識。這就限制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新一輪課改教材克服了以往教材內容“多”、“重”的弊端,為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隨著《美術課程標準》的實施,我愈發感到美術學科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再是所謂的“小科”,它一樣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并且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在教學《紙浮雕造型》一課時,我感覺:該課知識點不太難,但卻有些乏味,如果單憑教師講不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于是,我在授課之初展示了學生兒時最熟悉的手工制品——小紙扇,并讓他們親手折疊,然后將紙扇展開。沒想到,這一舉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很容易看到“直線折”的簡單紙浮雕造型,由此層層遞進。小游戲使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而且學生逐漸產生動手創作的欲望。從他們的作品中我欣喜地看到:新課程理念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無疑是顯著的。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協作、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信任學生的同時,還要適時、適度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說,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樣他很快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這一點,在教學《對印的樂趣》一課時,我深有體會。當時,我設計了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闖關”游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在此過程中,學生每闖一關其自信心就有所增強,學生在充滿自信的狀態下完成的作品,其效果可想而知。與此同時,我還發現一些學生對自己的作品相當有自信,即使是一幅在旁人看來很糟糕的畫面,他也能講得頭頭是道。于是,我試著讓學生互評、自評,使美術課評價這一環節更真實、更生動、更有趣,這樣便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可謂在評價中體味快樂。
課程評價具有多重功能,在課程實施中應起到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傳統教育的評價主體大都較單一,一般是由教師來評價學生(或褒或貶),這種形式的評價結論很主觀,對學生也不一定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教學《標志設計》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為自己的班級設計標志。學生興致很高,紛紛展開想像,創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作品。隨后,在作業展評時,我讓學生互相分析、互相評價,共同選擇最佳方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并在爭論中達成共識,確定了本班標志。在多樣評價的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環節還可創設精彩的結尾。付出與收獲是成正比的,用“心”去評價學生又怎會不生動。
曾聽到這樣一句話:“要想獲得他人的喜歡,首先就必須真誠地喜歡他人。”課上,學生面帶笑容,那笑容中有上美術課的興奮,更有對老師的喜愛,因為“心”與“心”在交融。作為教師能夠感受到學生的快樂難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嗎?你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從事教師這一職業,使我的生命充滿陽光。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49中學)
責任編輯/郎威